0  198517  198525  198531  198535  198541  198543  198547  198553  198555  198561  198567  198571  198573  198577  198583  198585  198591  198595  198597  198601  198603  198607  198609  198611  198612  198613  198615  198616  198617  198619  198621  198625  198627  198631  198633  198637  198643  198645  198651  198655  198657  198661  198667  198673  198675  198681  198685  198687  198693  198697  198703  198711  447090 

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焦.因此只有转移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内能才可称为热量,如果脱离热传递过程,热量就没有意义,所以,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

试题详情

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它们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并不能说这两种方法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1)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2)在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功的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在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中,热量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

试题详情

2.改变内能的方法.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界放热,内能会减小.例如:冬天如果感到手冷,可以有多种方法提高手的温度,如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双手相互摩擦或双手相互拍击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手的内能增大.其中手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属于热传递,而双手互相摩擦和相互拍击属于做功的方法.

试题详情

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由于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每个分子既有分子动能又有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没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

由于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的分子有关,所以那些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和分子间作用强弱的因素(如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质种类、物质状态等)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由于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不做较深的要求,同学们只需知道:同一物体在物态变化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不同物体不能只以温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内能大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现不做研究,所以如果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就错了.只能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试题详情

2.在一只搪瓷杯里盛一些冰和盐的混合物,过一会在搪瓷杯的外面,可以看到一层薄薄的霜,这层霜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

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

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17.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18.夏天,用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

A.冰块的冷气不容易传到外边去     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

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温度升高到0℃    D.盐水使雪的熔点升高

20.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的读数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  和39.1℃  ,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

A.37.3℃  和39.1℃    B.38.2℃  和39.1℃

C.38.2℃  和38.2℃    D.37.3和38.2℃

21.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2.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风感到凉快,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    )

  A.先降低后升高      B.升高     C.降低      D.不变

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24.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

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

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

26.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用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    B.水可以结冰,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

C.冰可以熔化,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     D.冰的质量不变,但水的质量会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27.如图2所示,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

(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

(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

 

 

 

 

 

 

28.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图3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水中发生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气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水面_________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水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

29.如图4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

30.(2分)写出下列方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

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在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来,手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子.

(1)      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分)现给你一杯烫的开水和一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水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33.(10分)小明在烧水时,发现水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而水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小明想:是不是水烧开前和烧开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水的气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水烧开前,底部水温度升至低于100℃,首先变成水蒸气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水温度仍不足100℃,他分析当水蒸气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回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水都升至100℃时,蒸气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水面,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他分析这时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再发生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他进行的猜想是:

 

(3)他看到水沸前发出嘶嘶声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

 

(4)水沸腾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

 

(5)他得到的结论是:

 

五、计算题(共5分)

34.有一支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里时,读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试题详情

10.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热现象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知识拓展

试题详情

9.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          液化

用铁水浇铸成工件            凝华

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          升华

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          汽化

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      凝固

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           熔化

试题详情

8.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试题详情

7.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升华和凝华      B.凝华和液化

C.汽化和熔化      D.液化和升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