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8738  198746  198752  198756  198762  198764  198768  198774  198776  198782  198788  198792  198794  198798  198804  198806  198812  198816  198818  198822  198824  198828  198830  198832  198833  198834  198836  198837  198838  198840  198842  198846  198848  198852  198854  198858  198864  198866  198872  198876  198878  198882  198888  198894  198896  198902  198906  198908  198914  198918  198924  198932  447090 

4.对肌肉活动影响:

 冷刺激肌肉后的三期反应可有肌电位改变而确定,首先远端小的肌群活动性增高而出现跳动.第二期显示活动性相对减弱.长时间冷作用则出现第三期,近端肌群活动电位增高,并出现肌肉震颤.最初冷有刺激效应,因此增加一些运动单位随意活动的可能性.长时间冷的作用可供肌梭传入纤维和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而使肌张力下降,冷还明显的限制肌梭活动的交感神经支配,由此产生的刺激阈升高,可使痉挛病人肌张力下降,抽搐受抑制和牵张反射降低.局部冷冻使神经肌肉的化学物质传递减慢,因而肌肉的收缩期、松驰期及潜伏期均延长,降低肌张力,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速度而缓解肌痉挛.

试题详情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持续的冷作用皮肤感受器后,首先引起兴奋,以后抑制,最后麻痹,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至暂时丧失功能.病人首先感觉冷,以后有烧灼及刺痛感 ,再后才止痛.由于感觉敏感性降低,而有镇痛麻醉作用.在皮肤外感受器受的刺激下,可影响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张力降低,而达到解痉并减痉挛性疼痛.动物实验证明,冷冻使轴突反射减弱.当温度降低至6℃时,运动神经即受到抑制;降至1℃时,感觉神经也被抑制.但瞬时冷冻刺激对神经有兴奋作用.

试题详情

2.对血管的影响 组织致冷的直接结果是冷引起的血管收缩,这是由皮肤冷感受器经局部和交感性反应引起的组织缺血.这些反应可由于轴突反射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这时中心温度暂时性轻度上升,因此整个机体的热消耗能够被抑制.冷去除后出现血循环增多,即反应性充血状态,其后皮温亦渐回升.冷使周围血管收缩后,明显地减少外周血流量,并改变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减少渗出,防止水肿.冷引起的血管运动反应代谢抑制,使血肿,创伤性和炎症性水肿消减并抑制淋巴的生长.但长时间冷冻可继而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冷冻达一定深度时,可使血管内膜增生,致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但对大血管的影响很小.

试题详情

 人体对冷刺激的反应包含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应,局部组织的降温是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1.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局部冷冻首先引起皮、皮下、肌肉和关节等温度下降.皮肤表面温度在应用冰袋20分钟后达13℃,水浴后达8℃,用冷冻胶后甚至达4℃,且在接触冰6分钟后就已出现.将冰袋放在人体腓肠肌部位,可使局部皮温降低22℃;皮下温度降低13℃;肌肉温度降低10℃左右.腹部冰敷30分钟,可使腹膜间区温度降低4-8℃左右.其作用强度与体质、年龄、皮肤厚度、皮肤散热、作用物质、参与反应部分的热传导,比热及作用时间和面积有关.

 组织细胞因寒冷破坏的临界温度一般在-2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存在很大差异.如骨组织和皮肤角质层对冷冻具有一定抵抗力.冷冻使局部组织细胞破坏的机制是:细胞脱水,电解质浓缩到有害程度,pH降低,细胞内外形成冰晶,类脂蛋白复合体变性,血流淤滞及低温休克等.冷冻后的复温过程对组织细胞同样有破坏作用.

试题详情

3.温差电制冷法 即利用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交换处所产生的温差,就是利用帕尔贴效应(Peltier effect)产生低温的冷制方法.用几级串联i法可获得更好的制冷效应.

 有人用三级温差电制冷,可达-123℃的低温.

试题详情

2.节流膨胀制冷法 按焦耳一汤姆逊效应(Joule-Thomson effect)使高压气体或液体通过阀门或小孔而绝热膨胀产生低温的方法.在室温下节流膨胀制冷决定于所用气体是否高于“转化温度”.高于室温的二氧化碳、氮等经节流膨胀时产生冷却效应;低于室温的氢,氦等经阀门膨胀时,气体温度反而升高.

试题详情

 产生低温的方法很多,目前医疗上常用的冷冻疗法有:

1.利用冷冻的物质或相变制冷法 是利用低温物质或冷冻剂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过程所发生的吸热,如溶解热,升华热,气化热,使周围介质冷却而制冷.

 (1)一般简便的方法可用冷水或井水(12-14℃)洗涤,洗澡,冲洗,淋浴,浸泡,敷贴,灌注等.直接用冰作用强,可用冰块轻触按摩;也可用冰冻毛巾(盐水湿透后放冰箱冷冻的毛巾).或带碎冰的毛巾(毛巾放入少水多冰的冰糊中然后取出)包裹、包扎或压迫;或用装入碎冰袋敷贴;也可将肢体浸入冰水中(冰和水以1:1混合)浸泡.冰水在导管内循环作用体外或腔内循环冷却等.此外还可用冷的泥类包裹,冷空气吹风等.

 (2)利用溶解过程(固态→液态)制冷法有冰及冰的混合物,即冰盐合剂,如三份冰和一份食盐可产生-20℃低温;二份冰和一份浓硝酸(须事先放在冰箱中冷却)可达56℃低温.用时必须将冰和盐捣碎,并充分混合,才能达到前述温度.冰盐冷剂在医疗上已很少采用.

 (3)利用升华过程制冷 有二氧化碳(干冰),温度-78.9℃,由于其导热力差,应将它混在一种适当的液体(如丙酮、酒精、三氯乙烯等)中使用.

 (4)利用蒸发过程制冷法 如氯热乙烷喷酒制冷.常用的还有液氮,二氧化碳等.一些液化气体在大气压下的蒸发温度见表

各种液化气体的致冷温(℃)

氯乙烷
+12.2
氧化氮
-88.5
氟里昂114
+3.8
氧化亚氮
-151.0
异丁烷
-10.2

-182.9
一氧化甲烷
-23.8
一氧化碳
-191.5
氟 里昂12
-29.8
空气
-195.0

-33.4

-195.8
氟 里 昂22
-40.8

-252.9
二氧化碳
-78.9

-268.9

试题详情

1.我国航天技术有什么显著的成果?

试题详情

4. 高压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哪些热学知识?等问题.

对于航天技术的物态变化可以提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