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8834  198842  198848  198852  198858  198860  198864  198870  198872  198878  198884  198888  198890  198894  198900  198902  198908  198912  198914  198918  198920  198924  198926  198928  198929  198930  198932  198933  198934  198936  198938  198942  198944  198948  198950  198954  198960  198962  198968  198972  198974  198978  198984  198990  198992  198998  199002  199004  199010  199014  199020  199028  447090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 × 108m /s

试题详情

 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栽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影子、小孔成像是形成,从而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试题详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3 月第 3 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试题详情

4、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在两种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其目的之一在于强化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径是直线的概念;其二是为后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作铺垫。另外,要求学生会画光线和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试题详情

2、教材中实验的处理

 为了便于观察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实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时在水中放一块光屏,让光束在水中紧贴着光屏表面传播,或者在水中加入一些如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

(2)做光在玻璃中传播的实验时,玻璃砖要有一面为磨毛面,并要让光束紧贴着磨毛面在玻璃中传播。

(3)在制作小孔成像仪时,光屏用半透明的塑料膜和纸等代替。半透明的纸可以用一般的白纸浸油获得。为了提高观察效果,可以在光屏外加挡光筒。小孔不能太小,一般情况下,用小钉子穿孔即可。

(4)制作日晷的问题

  在制作影子时钟(日晷仪)时,为了较准确地在日晷仪上标出时间刻度线,可以将日晷仪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并固定(使三角板南北方向放置),利用时钟从早晨阳光照到日晷仪上的某一时刻(如:早上6点钟或8点钟),将三角板的影子边缘记录在日晷仪的底板上,并标注相应的时间。而后,每隔2h(一个时辰)按照以上方法记录一次,直到阳光不能照射到日晷仪上为止。

3关于光线的教学

应该使学生知道,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会画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指出太阳光因为是从很远处射来的,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线。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对于学习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告诉学生光线是表示光的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眼能看到的是到达眼睛的那部分光(图4-1)。 

我们在夜晚看到的手电筒发出的光束和在电影院中看到的放映机发出的光束,是由于光束路径上空气中的尘埃反射的光射入我们眼睛的结果。

试题详情

1、光是怎样传播的

 为了使学生认识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沿直线传播,首先要做好课本实验,做好实验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较好的平行光源。实验时,可在水中放入少许豆奶粉并加以搅匀,也可将肥皂粉在水搅动几分钟使水变混浊些,这样教室中不同位置的学生都能较清楚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若改用激光照射,则效果更明显。

 除了做好实验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例如,夜间探照灯射出的光柱、汽车灯发出的光柱;早晨,太阳光穿过门窗的缝隙射入室内。在林中散步时,太阳光穿过森林中茂盛的树叶间的缝隙射入林间小道等等,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将结论自行填在课文中的方框内(方框内的填空应填“直线”两字)。在结论中应强调“同一种均匀物质”,并指出“物质”(也可称“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至于“均匀”两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不必多作解释,以免增加教学的难度,为了便于下面的学习,课文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即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其中“直线”还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里应强调画光线时,一定要画上箭头。

 在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的一些现象。课文上列举了三个例子:(1)日食、月食。这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学过,可运用挂图、三球仪来作一些说明。如没有挂图和三球仪,也可在黑板上作板画说明。(2)射击时的“瞄准”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子弹的近距飞行路径可看成为一条直线,标尺的缺口、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当看到步枪标尺上的缺口、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说明瞄准点发出(反射)的光线已与缺口、准星所连直线重合。(3)小孔成像。教师可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用易拉罐、硬纸盒制作针孔照相机,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让学生解释。还可以提问学生:利用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墨翟2000多年前所做的“小孔成像”实验(见本章的参考资料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以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一些日常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如影子的形成、进行有关的大地测量等。

试题详情

3、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内容分析

 课本首先展示了四幅图,使学生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大自然的美丽,教学中还要列举大量和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由这些现象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是通过怎样路径的传播的?从而点出本课探究的主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并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过对各种光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些问题;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节实验探究型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路径(光路),、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并能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解释一些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并能对探究的结论有评价的意识。

教学建议

试题详情

2、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试题详情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试题详情

4.在学校运动会上,如果让你做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你如何准确记录起跑的时间?说出你的理由。

学习要点: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方法,你能写出来吗?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