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9046  199054  199060  199064  199070  199072  199076  199082  199084  199090  199096  199100  199102  199106  199112  199114  199120  199124  199126  199130  199132  199136  199138  199140  199141  199142  199144  199145  199146  199148  199150  199154  199156  199160  199162  199166  199172  199174  199180  199184  199186  199190  199196  199202  199204  199210  199214  199216  199222  199226  199232  199240  447090 

3.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参考教材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的边学边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步:

(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这个实验教材上是用细线吊起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不便操作,也浪费时间,为了方便省时,可以用废旧墨水瓶内灌注水泥沙浆,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削端朝上),将软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很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套在铅笔的项端,在软木的另一端中间挖一条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免滚动.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支座由于摩擦小,稳定性好,效果良好,学生也容易操作.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可以预先设计表格.对表格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渗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规律.

(2) 提出自然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的问题,讲解人类发现采用任何方式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存在. (3)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自然界只有这样两种电荷. 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础.实验时可以分别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或支在支架上),选择各种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别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到总是跟其中一个相吸引而跟另一个相排斥,从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试题详情

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 例如塑料尺跟头发摩擦,塑料笔杆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由于静电实验容易受绝缘及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示范.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试题详情

1.新课的引入 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现象要新奇有趣,器材简易,并且用本节课的知识可以解释,这样可以做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选择两片吹塑纸进行实验,一片吹塑纸固定,另一片吹塑纸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试题详情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试题详情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试题详情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试题详情

4.物质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分子运动

名称
微观模型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固体
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空隙很小,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离开原来位置,在其他分子间运动.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

 

液体
分子间空隙较大,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分子摆脱其他分子作用而自由运动.物体由液体变为气体
气体
分子间空隙很大,分子可以自由活动

 

[例4]  为什么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思路与技巧  当物质的分子运动相当剧烈时,分子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几乎没有,因此他可自由运动到每一个位置.

答案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探究体验

问题情景  当我们打开暖水瓶瓶塞时,为什么有时可以看到很多“白气”,有时看到的“白气”很少?

猜一猜  可能与空气的温度有关,温度    (高/低)时“白气”少.温度  (高/低)时“白气”多.

做一做  ①找两块小玻璃片,一片放在热水中,另一片放在冰箱中;

②打开暖水瓶瓶塞,分别取出擦干净的玻璃片靠近瓶口.观察到放在    中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多.

议一议  由实验可知:①     (升高/降低)温度,水蒸气可变成水;

②物质存在的各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探究点拨  善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是探究的源泉.

聊天室

话题:2005--世界物理年

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召开第58次会议,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诀议.其宗旨是让物理走近大众,让世界拥抱物理.

乐乐:为何会选中 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老师:1905年,爱因斯坦第一次发表了三篇有关量子理论、布朗尼运动及相对论等举足轻重的论文,对现代物理有着极深远的影响.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同时,近年来,公众的物理意识在削弱,国际物理社会认为必须采取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与支持,培养物理人才,使物理学在21世纪得全新的发展.

胖胖:“世界物理年”标识有何象征意义?

老师:上面蓝色椭圆循环表示我们正朝未来不断的奔驰前进;底部红色循环代表的是我们所逐渐远离的过去;向右上黄色及向左上绿色的斜向线条则表示将过去连结至未来.绿色在这里代表的意思是前进、进步;黄色则表示和平、合作及团队等意思.也就是说我们要藉由这些特质从过去的基础上去建设未来;通过科技的进步及国际间的合作创造出明亮的未来.

试题详情

3.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小微粒组成,分子(molecule)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图1.1-4甲、乙说明分子存在着相互作用;图1.1-4丙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图1.1-4

试题详情

2.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1-2所示.

甲:冰放在热水中变成水

图1.1-2

说明  (1)水还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称为升华;由气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华;

(2)其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物态变化.

  [例3]  如图1.1-3是小明和小红某一天观察落叶上小水滴的情景,你能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吗?

图1.1-3

思路与技巧  水滴是液态,当外界气温升高时,水的温度升高,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答案  从上午到中午,水的温度升高.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说明  (1)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像自然现象中的露、雾、霜都是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2)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发生物态变化,要看过程的始末物质的状态变化了没有,若变化则发生了物态变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