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9056  199064  199070  199074  199080  199082  199086  199092  199094  199100  199106  199110  199112  199116  199122  199124  199130  199134  199136  199140  199142  199146  199148  199150  199151  199152  199154  199155  199156  199158  199160  199164  199166  199170  199172  199176  199182  199184  199190  199194  199196  199200  199206  199212  199214  199220  199224  199226  199232  199236  199242  199250  447090 

5.如图5所示杠杆,O是支点,杠杆质量不计,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不等的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此时杠杆平衡,下列

情况中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   )

A.将甲乙两物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B.将甲乙两物体远离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C.在甲乙两端分别挂上质量相等的物体

D.在甲乙两端分别挂上与甲乙等质量相等的物体         图5

试题详情

4.如图4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图4

试题详情

3.你仔细观察如图3所示的漫画,小猴和小兔分得萝卜重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试题详情

2.某人分别用图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赶路,甲图中肩受到的压力      乙图中肩受到的压力;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试题详情

1.图1是一件名为“龙虾网与鱼尾巴”的活动雕塑作品,O是它的支点。作者把他艺术天赋与物理学中的________平衡原理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感。你在生活中也会见到利用这一原理的例子,请举一例:        

图1              图2

试题详情

17.在图8-34中,杠杆AB是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杆,其质量为116g;C是用细线挂在木杆0'点上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现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量得:AO'=1/8ABA0=1/4AB.问:合金球C的密度为多少?(铜的密度为ρ=8.9g/cm3) (题型四)

试题详情

16.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做了以下两次试验,请你根据各小题后的要求作答。

   (1)他先在扁担的两端各挂上50N的重物,担子很快就被平稳地挑起来。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只要回答,不要分析)?

(2)接着,他又在扁担的A端加上50N的重物,如图8-33所示,  但他掌握不好担子的平衡。请你用杠杆平衡知识,帮助他计算出肩膀应距B端多远,担子才能重新水平平衡?(扁担质量忽略不计)(题型四)

试题详情

1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8-32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题型二)

试题详情

13.如图8-30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个大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作用点.(1)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a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b、(2)在图杆上画出撬动石块动力F为最小时的方向.(题型三)

图8-29
 
图8-30
 
 

图8-31
 
4.某同学用如图8-31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  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2.61N,钩妈对杠杆的拉力F2=1.96N;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力作用点的距离OA=25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l·OA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 F2· L2这个同学的失误在什么地方?(题型二)

试题详情

12.画出使杠杆AB在图8-29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题型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