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固点。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
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这既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又是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受数学知识水平的限制,所以让学生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 ℃~40 ℃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室温,其道理是什么?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并解释原因:
物质名称 |
固态水银 |
金 |
铜 |
钢 |
钨 |
固态氢 |
|
熔点(℃) |
-39 |
1064 |
1083 |
1300 |
3410 |
-259 |
(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2)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3)水银温度计在-40 ℃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4)在-265 ℃时,氢气是固态。
5.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4.3-6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__(填写序号)。
分析图像A可获得的信息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像B可获得的信息有: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4.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做冰的熔化实验中,在0℃时,冰的状态是(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固体,液体共存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如图4.3-5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1.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
A.糖水放过一段时间变干变成了糖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变成糖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