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076  200084  200090  200094  200100  200102  200106  200112  200114  200120  200126  200130  200132  200136  200142  200144  200150  200154  200156  200160  200162  200166  200168  200170  200171  200172  200174  200175  200176  200178  200180  200184  200186  200190  200192  200196  200202  200204  200210  200214  200216  200220  200226  200232  200234  200240  200244  200246  200252  200256  200262  200270  447090 

4.非晶体

试题详情

3.(1)C  (2)C  (3)A  (4)D

试题详情

2.(1)液,固,凝固点;(2)液,固;(3)吸,放;(4)凝固,放,低;

(5)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  度
有无熔点
晶体


不变

非晶体


上升

试题详情

☆同步创新训练

1.(1)√;(2)√;(3)×;(4)×;(5)①√,②×,③√

试题详情

1.固态  液态  气态  温度  温度   2。熔化  吸  凝固  放   3。不变  熔点  熔点  凝固点  变化  熔点   4。230℃  230℃  固液共存  液体  4  吸  不变  固液共存   5。B   6。C   7。B   8。C   9。D   10。D   11。C   12。D   13。C   14。(略)  晶体  80.5℃  8  

试题详情

2、冰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除文章中提到的你还能列举出一至两例吗?

 

物质有多少种状态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当大量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相互聚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时,就叫做“物质的一种状态”,简称为物态。在19世纪,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还只知道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

   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离,或者气体物质被射线照射以后,原子被电离,整个气体含有足够数量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且一般情况下正负电荷量几乎处处相等,这种聚集态叫等离子态。如果物质处于极高的压力作用下,例如压强超过大气压的140万倍,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壳层都会被“挤破”,电子都变成为“公有”,原子失去了它原来的化学特征。这些“光身”的原子核在高压作用下会紧密地堆积起来(当然,再紧密也会有电子存在和活动的空隙),成为密度非常大的(大约是水的密度的3万至6.5万倍)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书籍把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把超固态称为物质的第五种状态。

   进一步从物质的内部结构去考虑,物态就远不止这几种了。例如,在固体物质中,有的其内部微观粒子呈周期性、对称性的规则排列,称为结晶态。而另外一些,如玻璃、沥青等物质,常温下虽然也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但其内部结构则更像液体,称为玻璃态(非晶体)。还有一些有机物质,能够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的光学特性,是介于液态和结晶态之间的状态,称为液晶态。很多物质在极低的温度下,会出现电阻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态;在极低的温度下,某些液体的粘滞性会完全消失,叫做超流态。在巨大的压力下,平时是气体的氢,可以转变为具有金属特性的固态,称为金属氢态。天文学家发现,在宇宙中存在着比超固态密度更大的物质状态,例如组成中子星的中子态,还有密度更高的超子态、反常中子态、黑洞等等。由于反粒子,如反质子、反电子、反中子等都已被发现,有人预言在宇宙中会存在着全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世界,但还没有得到证实。1998年6月3日,美国发射的航天飞机“发现者”号装载了一台α磁谱仪,期望探测到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的反物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制造的直径1200 mm、高800 mm、中心磁感强度为0.1340 T的永久磁体。

   总之,从物质的内部结构去分析,物态的种类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会继续深入,更多的物态会被发现和被人所认识。

熔化和凝固  答案

试题详情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

试题详情

14、   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温度(℃)
56
60
64
66
70
76
80.5
80.5
80.5
80.5
80.5
83
87
90

(1) 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 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 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多孔的冻豆腐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冻豆腐”,那真算得上是一种别具风味的美菜呢!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以后,它的模样为什么会变得象泡沫塑料呢?

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象泡沫塑料一样。冻豆腐经过烹调,这些孔洞里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鲜美可口。

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懂得了冰冻膨胀的原理,并利用它来开采石头:冬天,他们在岩石缝里灌满水,让水结冰膨大,把巨大的山石撑得四分五裂,很快就能采到大量的石料。

近年来,工业生产上出现了一种巧妙的新工艺--“冰冻成型”,也是冰冻膨胀原理的应用。办法是:根据零件的形状用强度很大的金属,做一个凹形的阴模和一个凸形的阳模,把要加工的金属板放在两个模的中间,在阳模和密闭的外壳之间,灌满4℃左右的水,然后把这个装置冷却到0℃以下。这时,由于水结冰,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把阳模压向阴模,便把金属板压成一定形状的部件了。

由于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水温低于4℃时体积反而增大,所以,在4℃时水就不再上下对流了。因此,到了冬季,寒冷的地区的江河湖水,表面上虽然结了厚厚的冰层,但下面水的温度却保持在4℃左右,这就给水下生物创造了生存的环境。

冰冻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它能使水缸冻破,自来水管冻裂……因此,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要及时做好保暖防冻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3、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       D。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12、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