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168  200176  200182  200186  200192  200194  200198  200204  200206  200212  200218  200222  200224  200228  200234  200236  200242  200246  200248  200252  200254  200258  200260  200262  200263  200264  200266  200267  200268  200270  200272  200276  200278  200282  200284  200288  200294  200296  200302  200306  200308  200312  200318  200324  200326  200332  200336  200338  200344  200348  200354  200362  447090 

2.纸三角:

  A

         b

       B    C

物点与玻璃的
距离(cm)
相应像点与玻璃的距离(cm)
A
B
C
A’
B’
C’
 
 
 
 
 
 

字母“b”成
像的形状
像与物的
大小关系?
像点与相应物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约为

 

 
 
 

『结论表述』

像与物大小形状始终相同

(不管移近或远离.)

像到玻璃不完全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玻璃有厚度

在实验中标的物与像之间连线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发现规律,b成像可是d,也可是p.

就象几何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平面镜

生:不能

生:找不到

生:知道,它们成的是虚像,就是指虚无的,不存在的东西.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可用光屏接到.

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到,不是实像.

课后作业:
观察关于潜望镜的图片,说出图片中标注红圈的装置有什么作用吗?
 
为什么不直接观察
 
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或设计出这种装置的简易模型.
 
 
 
这是潜望镜,能观察敌情
 
会有危险,容易受伤
 
 
教   学   反   馈
学生课堂表现:
从帮老师解决“粉笔问题”开始,始终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
 
 
 
 
当堂反馈情况:
 
 
 
课后作业情况:
 
 
复习提问(或测验)情况:
 
 
 
 
 
备  注
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步骤,恰当的铺设台阶,适时的引到,要巧妙不露痕迹,让学生觉得是他们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主动的解决物体,主动的探究,而不是被动的实验.
关于“近大远小”,如果学生提出,可用课件加以解释.自制flash课件“眼睛”.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

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师生共同活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知识,通过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3)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4)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5)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4)会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5)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6)常识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镜.

试题详情

4、“对称法”

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左右颠倒,因此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下图)得出结论,即该时刻为11:35.

试题详情

3、“十二扣除法”

将时钟上的时间按常规读法读出时间后,再从十二中减去这个时刻即为实际时刻,如图二所示:常规读法时间为0:25,则实际时间为12:00-0:25=11:35,

试题详情

2、“正看逆读法”

按逆时针方向读数,图上的数字也相应按逆时针方向从小到大排列,不难读出此时为11:35.

试题详情

1、“反看正读法”

从题目纸的背面看图,采用常规的读数方法,容易读出此刻为11:35.

试题详情

●消除尘雾

在自然界中,大气层里充满了大量的极细微的尘料和水蒸气,形成尘雾。日光中的蓝、紫光线透过这些尘雾时,被大量散射,使远处的景物产生一种模糊朦胧的状态。距离愈远,模糊的程度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拍摄远处景物,由于感光胶片对尘雾中所扩散的蓝、紫光线极为敏感,所拍摄的远处景物影像就不够清晰。

为了使远处景物能达到影像清晰,就需要选用能够吸收和减弱蓝、紫光的滤色镜。一般来说,色泽较深的黄、橙或红滤色镜,可以吸收尘雾所散射的蓝、紫光线,使远处景物获得清晰的影像。

●调节反差

由于感光片对光谱中各种色光的感色性能各有差异,景物的不同颜色,通过曝光之后体现在照片上的黑白灰影调深浅各不相同,表现为反差不足或反差过强。在摄影中有时为了对景物的某一部分颜色加以调节,龛它体现在照片上的影调能够得到加强或减弱,就需要选用适当的滤色镜来增强或减少这一部分色光的通过量。这就是滤色镜调节反差的用途。

在冬季拍摄带有蓝天绿松树的雪景,白雪与蓝天、绿树的反差极为悬殊,如加用浅绿滤色镜,可获得反差比较谐调的效果。如用全色片拍摄黄底红字的物体,通过黄色光的绿滤色镜,能使黄底明亮,红字发黑,字迹就十分突出。反之,如加用红、黄色光均能通过的橙、红滤色镜,就减弱了反差,使黄、红两色均呈浅灰色,字迹则不明显。在阳光下拍摄人物肖像,为了调节人物面部亮度与天空亮度的反差,常加用黄滤色镜,可获得正常之影调。

●表现云天

在室外进行摄影活动,大多都离不开对云天的表现。蓝天白云或满天灿烂的云霞往往使一张普通的风光照片增色生辉;在日常拍摄纪念照片时,人们也喜欢用"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作为背景。

为了表现蓝天白云,可加用黄滤色镜,它对蓝天和白云的光线都有吸收作用,但对蓝天中的蓝、紫光吸收阻止较多,在照片上表现为较深的暗灰色影调;对白云的光线吸收较少,使白云在照片上暗灰色的天空中显得突出。

如果加用橙、红滤色镜来表现云天,可使蓝天更暗,白云更突出,但往往给人一种不自然的失真感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用红、橙滤色镜表现蓝天白云,除非是要创造某种特殊艺术效果。

●剔除颜色

在拍摄有色物体时,如需要将其中某一种颜色剔除或减少,可选用与这种颜色相同的滤色镜,使要剔除的颜色大量通过,在照片上则表现为白色,就起到了消除的作用。如拍摄被某种颜色所污染的物品,想剔除污染的颜色,可加用与此色相同的滤色镜,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校正色光

有时用黑白胶片在灯光条件下拍摄,由于灯光中红、黄、橙色光过多,蓝、紫色光太少,可根据需要加用蓝滤色镜吸收过多的红、橙色光,相对弥补了蓝、紫色光的不足。在拍摄红花绿叶时,加红滤色镜,花明叶暗;加绿滤色镜,则花暗叶明。

在彩色摄影中,为使景物的各种颜色能够在彩色感光片上达到色彩平衡,常选用起校色作用的滤色镜来校正色光。

●特殊效果

在室外强烈的日光下,使用全色片加用深红滤色镜,可获得月夜的效果;如将深红滤色镜与偏光镜合起来使用,能够进一步加强夜景气氛。在电影中拍摄外景时,常用此法来创造室外夜景效果。

●降低亮度

在一些光线过分明这的环境中,如海滨、雪地、沙漠等场合,尽管曝光组合已达到极限(即光圈已收缩到最小一级,快门速度也调整到最快一档,在电影摄影中速度是固定的),仍无法做到曝光适度,为了使景物的亮度适应曝光组合,就需要选用能够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滤光镜,将景物的这度普遍降低,达到可以适应曝光所需要的亮度。有时为了降低天空或背景部分的亮度,常采用半截中性灰滤光镜来局部降低亮度,使地面景物的亮度不变。这种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滤光镜在电影摄影中是不可缺少的。 

试题详情

各种滤色镜对光谱中的各种光线具有吸收、通过和阻止的功能。光线被吸收的少,则通光量就大,负片上曝光多、密度较大,表现在照片上的影调浅淡;光线被吸收的多,则通光量就小,负片上曝光也少、密度较小,表现在照片上的影调浓重。当光线全部被吸收时,通光量相当于零,负片就不能感光,其密度达到透明程度,照片上就变成黑暗一片了。

各种颜色的滤色镜,都是对与本身颜色相同或近似的色光通过量大,对其他各色光线则部分吸收或全部吸收。滤色镜的颜色不同,其吸收、通过的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摄影中常用的几种滤色镜对光谱中可见光的吸收与通过情况如下:

●黄滤色镜

黄滤色镜能使黄、橙、绿、红诸色光(光谱中波长(565-70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黄色光通过量最多;吸收的是青、蓝、紫色光(光谱中波长400-500毫微米)。它适用于全色片和分色片。黄滤色镜按色素等级分为略黄、淡黄、中黄和深黄多种,在摄影实践中应用最广泛,一般拍摄带有蓝天白云的雪景、海滨和远景风光,日光中拍摄人物肖像以及某些产品的静物摄影和翻拍资料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号数的黄滤色镜。

●红滤色镜

红滤色镜能使红、橙、黄色光(光谱中波长565-70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红色光通过量最多;吸收的是绿、青、蓝、紫色光(光谱中波长400-565毫微米)。它只适用于全色片。通常为消除远景风光或雪景中的尘埃和薄雾,拍摄红色、棕色或褐色为主的物体,或为肤色较黑的人拍摄肖像和翻拍古书画等文献资料,均可选用不同号数的红滤色镜。深红滤色镜则是供军事、航空、医学及物理实验等红外线摄影专用的。

●绿滤色镜

绿滤色镜能使青、绿、黄、橙色光(光谱中波长470-62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绿色光通过量最多,青、橙色光通过量极少;吸收的是蓝、紫、红色光(光谱中波长400-470和620-700毫微米)它在分色片中使用极少,多用于全色片。使用特快全色片,在红、橙色灯光下拍摄红、橙色为主的物体时,由于特快片对红光较敏感,为使被摄影物色调均匀,可加用淡绿滤色镜。一般在拍摄高山风光、田野风景、药草景物、翻拍红橙色的古书画,或在人造光下拍摄静物和人像特写时,可选用不同号数的绿滤色镜。

●蓝滤色镜

蓝滤色镜能使蓝、青、紫色光(光谱中波长400-50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蓝色光通过量最多;吸收的是红、橙、黄、绿色光(光谱中波长500-700毫微米)。全色片和分色片均可使用蓝滤色镜。灯光中红、黄色较多,蓝色光偏少,如在灯光下拍摄,为弥补蓝色光的不足,可加用蓝滤色镜对红、黄色光适当地加以吸收。

滤色镜具有吸收和通过的功能,运用它的目的就在于校正和调节景物的色调反差,使景物的色调与照片上的影调和谐自然。

●滤色镜与景物的色调

我们已经知道,各种色光通过不同的滤色镜,可以在感光片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被摄景物的不同颜色可以在照片上形成不同程度的影调。如果对滤色镜与被摄景物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当,就可能使被摄景物的正常色调反差在照片上遭到歪曲和破坏。在摄影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某种艺术效果,可为了突出表现某一色调的景物,在影调处理中常常采用深浅影调相互衬托的手法,或以深衬浅,或以浅托深。

滤色镜对景物各种颜色的阴暗衬托作用可列表如下:

景物颜色  使景物颜色明亮的滤 色 镜 使景物颜色深暗的 滤 色 镜

红 红或深红 蓝或绿

橙 橙或浅红 蓝或绿

黄 黄或橙 蓝

绿 绿 红或蓝

青 蓝 红或绿

蓝 蓝 红或绿

紫 蓝 红或绿

 滤色镜对被摄景物的色调反差具有调节和校正作用,如果调节校正适当,可达到人眼对景物颜色所感受的程度,如果调节校正过度或不足,则要歪曲景物的正常色调反差。例如:用全色片拍摄"蓝天白云中票据的红?quot;,如果加用中黄滤色镜,就成为灰天白云衬托着浅灰的旗,影调反差是正常的,这就是调节校正适当;如果改用红滤色镜,则成为黑天白云衬托着白色的旗,影调反差过强,这就是调节校正过度;如果改用0号或1号略黄或淡黄滤色镜,就变成淡灰色的天空与不明显的云托着淡灰色的旗,影调反差太弱,这就是调节校正不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