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385  200393  200399  200403  200409  200411  200415  200421  200423  200429  200435  200439  200441  200445  200451  200453  200459  200463  200465  200469  200471  200475  200477  200479  200480  200481  200483  200484  200485  200487  200489  200493  200495  200499  200501  200505  200511  200513  200519  200523  200525  200529  200535  200541  200543  200549  200553  200555  200561  200565  200571  200579  447090 

1、不同焦距的凸透镜(f=5cm和f=10cm);光具座;蜡烛;光屏;平行光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海儿兄弟如何取火?

试题详情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它的成像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试题详情

(三)课堂小结,作业.

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这个问题已经在“想想做做”的栏目中做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试题详情

(二)新授:

1.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

①先让学生观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透镜: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并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1所示。再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②照课本图3.1-2简单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对于光心,让学生知道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即可。 

2.想想做做

做课本图3.1-3的实验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这个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镜演示。实验时,可以量出焦距。

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实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4所示。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板图上用符号标出。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说明:

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③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试题详情

(一)谈话导入:

试题详情

第一课时 认识透镜

试题详情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Ø     Ø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Ø     Ø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Ø     Ø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Ø     Ø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Ø     Ø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Ø     Ø     了解透镜的种类。

Ø     Ø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Ø     Ø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Ø     Ø     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