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403  200411  200417  200421  200427  200429  200433  200439  200441  200447  200453  200457  200459  200463  200469  200471  200477  200481  200483  200487  200489  200493  200495  200497  200498  200499  200501  200502  200503  200505  200507  200511  200513  200517  200519  200523  200529  200531  200537  200541  200543  200547  200553  200559  200561  200567  200571  200573  200579  200583  200589  200597  447090 

本课件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认定目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小组互助”、“科学探究、质疑释疑”、“回扣目标、生活拓展”,即五个主界面按钮。交互性强

2、“认定目标,整体感知”板块:主能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两个分页面按钮,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独立学习,生成本节课重难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知识和问题有了初步的见解。

试题详情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试题详情

利用多媒体、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试题详情

3.在力的平衡知识学习之后,还要分析测摩擦力的原理。

试题详情

1课后教师自己完成

2.在力的平衡知识学习之后,还要返回来补充静摩擦的有关知识。

试题详情

(四).练习与作业:(供选择利用)

1.滑动摩擦力是当              时,在         产生的

    物体     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压力大小一定时,           ,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摩擦力越大。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          

      、    

2.收拾房间时推重的物体比推轻的物体费力,这是因为重物对地面的    较大,因而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较    的缘故。在水泥地面上推箱子比在土地面上推箱子省力,是因为水泥地面比土地面     ,因而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的缘故。

3.判断:

  (1)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          (   )

  (2)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   )

  (3)越粗糙的表面,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   )

  (4)水平地面上运动着的物体,地面越粗糙,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

4.用较小的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是因为桌面与地面之间产生了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和斜面之间产生了     ,所以物体能静止不动。

5.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2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的示数为2N,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6.以下各摩擦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手握油瓶子,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

B、机器运转时,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

C、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D、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

7.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可以增大摩擦(  )

A、把大油桶放在地面上滚动搬运;

B、张紧传动装置中的皮带;

C、向转轴中家润滑油;

D、增大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

8.假如没有摩擦,下列哪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 

 B.手拿不住笔写字;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

9.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得到的数据.

(1)实验时,要求木块在水平板面上做      运动,此时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     

(2)比较1、2两次的数据,可得结论是                 

 (3) 比较2、3两次数据,可得结论是                 

试题详情

(三).小结与反馈: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什么方法?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叙述)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学生叙述)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由学生叙述)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由学生叙述)

试题详情

(一)引入新课

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

[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

   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试题详情

观察法、抽象概括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