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成书第67页作业第2题的小制作。
课时作业设计
1.课文第67页作业第1题。
3.初步认识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日食和月食等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2.物体的颜色
实验探究:完成书第65页的实验与思考。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看上去就是无色透明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引导学生看书第65页的“科学窗”,简单了解光的三基色原理。
1.光的色散
演示:书第64页图5-7实验。
教师:让一束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同学们可以看到经过三棱镜后,阳光变成了一个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计算光传播距离和时间
根据s=vt和t=s/v可以计算光传播距离和时间。
例题:织女星离地球距离约为2.6 ×1014km,我们仰望天空看到织女星所发的光,实际上是多少年以前织女星发出的光射到眼里?
已知:s=2.6×1014km,v=3×108m/s=3×105km/s
求:t
解:t=s/v=8.67×108s 8.67×108s=8.67×108× 年≈27.5年
答:人们所看到的是织女星27.5年前发出的光。
教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思考: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启发学生得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
1.到底光速有多大呢?
教师: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大,测量极困难,测光速需要很大的距离和极精确的计时,伽利略曾让两个人各带一盏灯相距1.6km测定光速,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探索,不断改进实验装置,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相当于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
接着介绍;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空气中光速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认为是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2/3。
3.解释日食、月食现象
演示: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成因。
学生根据课本第63页图5-5、图5-6分析成因,只要学生明确,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日食;当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月球进入地球的黑影区,就形成了月食。
课堂练习:说明排队列看齐,打靶瞄准“三点成一线”的道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