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
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2.测量物理量及测量工具:路程(刻度尺)、时间(钟表)
[分级导练]
双 基 园 地
[知识提要]
1.测量原理:
补充资料:
(对同学们在科学探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的培养要求,教师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并逐步渗透,具体安排酌情处理。)
师:同学们要在科学探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 善于发现问题: 举例: a、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物体为什么都停留在地表附近,抛出的石块为何总是落回地面?”并不懈探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最先记载过这样一个奇特现象--在同等低温条件下,温度高的水结冰速度快于冷水。坦桑尼亚学生姆潘巴1969年使这一现象变得更为人知晓,他发现加糖的牛奶加热后比未加热的牛奶结冰速度快。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姆潘巴现象”。但个中原因是什么呢?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森·卡茨在对“姆潘巴现象”深入研究后认为,这一现象实际上与水中的溶解物有关。水在加热过程中,一些通常会使水变“硬”的溶解物,主要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碳酸盐,会被“驱逐”出来形成固体沉淀,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附在水壶内壁上的水垢。
卡茨说,未经加热的水中仍含有这些溶解物,在水结冰过程中随着冰晶的形成,尚未结冰的水中这些物质的浓度会进一步升高,甚至可达正常水平时的50倍。这种情况会降低水的冰点,这也就减缓了冷水结冰的速度。这一原理就如同下雪后向路面撒盐防止结冰一样。
卡茨认为,姆潘巴在牛奶中加糖实际上是使水变得“更硬”,进一步扩大了只含少量碳酸盐的热牛奶与富含碳酸盐的冷牛奶之间结冰速度的差距。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穆勒认为,卡茨对“姆潘巴现象”的分析是迄今对这一现象做出的最深入、最严谨的解释,并认为卡茨找到了“简单但对头”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姆潘巴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将自己的名字和“姆潘巴现象”一起留在的物理学史上,也许善于观察的你以后也能在物理学史和教材上留下你的名字。科学发现有时并不很难,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 敢于质疑权威: 大家不要总以为老师和科学家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科学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包括很多科学家)共同认定了数十年的冥王星,在2006年被认定并不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九大行星”的说法更正为“八大行星”。大家要敢于质疑权威。(但是要有根据,不是无凭无据的否定一切,那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勇于动手创新:
发明包装袋简易撕口的即为爱动手的中学生。 学会团结协作:
团队协作是物理学习,也是大家以后进入社会必须学会的。
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有关,
与 无关。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
7、 交流:
生:……
6、 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5、 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