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是建立在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基础上的。学生提出的对特点的猜想有12点,大大超过了教材上的三点。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猜想的重复、不正确,而是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对特点的主要猜想,实验验证后对不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讨论辨别。验证实验也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在各种方案选择中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如:像是虚的,如何确定位置?等。学生在讨论中各种观点交流、碰撞,在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中增长着信心。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思索,如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我看到实验中玻璃板将物体成了两个像了,我们的猜想是不是错的?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先肯定这一发现的宝贵,再请大家思考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终于学生们分析出原因:由于玻璃板的厚度形成了两个平面镜,于是成了两个像。探究活动既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又热烈、开放。自然流进又变化不定,学生带着猜想、期待、信心去研究,体验发现的欣喜和对探究新问题的迷醉。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热爱科学的情感得以激发,分享思维的火花、智慧的光彩,看到自己本质力量的彰显,这不正是美之所在吗?
此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中,要求学生会画平面镜成像的示意图,教师不是刻板的教学生亦步亦趋跟着教师学画,而是用一幅美丽的水面倒影风景照片,吸引学生产生画下美景的欲望,再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轴对称知识,将一根直线AB自主地放置平面镜前,再画出它的像,愿意画别的图形成像的同学可以自由发挥,看谁画得最正确、最独特、最漂亮。学生的思维自由地发散开了,有的画AB线立在镜前,有的画AB线斜立在镜前,有的画睡倒的AB线,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三角形图的像、五角星的像,更有的学生画出彩色的图和它的彩色的像,指出物象色彩一致也是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张张图,象学生做出的智慧体操,让我们看到放飞的想象。创意的美。
游戏对青少年有着永恒的魅力。将游戏引入课堂,可改变物理课堂严肃沉稳的氛围,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活动中进行。此节课中,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在学生探究得知平面镜成像特点后,老师在讲台前立放一个空的大镜框,请学生推举两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位同学扮演照镜子的人,另一位同学扮演照镜人的像。照镜子的同学可以做各种动作,请全班同学来判断扮演像的同学所做的相应动作是否符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游戏使学生们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紧张、兴奋、快乐之中。学生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这种自由摹仿活动、动态的自我表现正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显露。这一游戏让表演者和旁观者认知、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学生们在自由、和谐活动中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想象力、理解力得到伸展,感受快乐、感受自由,审美的快感也因此而生。
此节课是由问题引入的,引入的方式是用课件。课件的设计没有象通常惯用的手法:模拟实验、跳出图文条目。而是为我们展现一个故事,一个童话般的情境:美丽的春天,色彩鲜艳的田野、山庄,小鸟在鸣叫。一面大镜子前,从左边、右边分别走过来三只可爱的小狗,它们来到镜子前,竖排成行站立,看着镜中一模一样的三个像,其中一只扭过头来对学生说:“哎呀!这么多像哪一个是我呢?”
哪一个是它呢?你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讨论与猜想就展开了。学生就这样带着笑容走进了故事里,走进物理知识的世界了。整节课中,还进行了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一些平面镜成像变化问题的讨论,如:小鸟离水面10米高,而水深3米,像离水面多远?问题的设置都是在人文化的情境,优美的画面,轻松的音乐中展开。学生在讨论中情景交融,一个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了感性的、与审美愉悦交织的过程。学生解决每个问题都是那么兴致勃勃,充满快乐,如同置身于童话故事中。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