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结
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2.例题教学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
(1)根据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由已知的边和角,求未知的边和角;
(2)根据所给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根据所给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再根据相似条件,求相应的比例式,或未知的边和角.
例4、例5的解答是先根据所给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再根据相似条件,说明其对应角相等,或求相应的比例式、未知的边和角.
例4的解答中涉及到比例式转化为乘积式.对于乘积式与比例式的相互转化,学生应能掌握.
例4中,除了AC是AD和AB的比例中项外,还有BC是BD和AB的比例中项,CD是AD和BD的比例中项.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两个结论时,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一探索一说理”的认识过程.
例5给出了一个说明角相等的新的方法:通过两个三角形相似,说明其对应角相等.教学中应给予突出说明.
1.情境创设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哪些?
2.经历“操作一观察一探索一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10.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3.小结
(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并运用这一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操作一观察一探索一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探索活动
活动一 操作一观察一探索.
活动分为2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操作、观察活动,比较图中∠B与∠B’的大小.这样,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A=∠A’及操作,探索出的条件∠B=∠B’,可以判定△ABC∽△A’B’C’.理由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二层次:设,改变k值的大小(∠A=∠A’,的条件不变),画出两个三角形,比较所画的两个三角形中∠B与∠B’,的大小.这样,通过操作、观察、探索等合情推理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两个三角形中,如果它们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二 说明△ABC∽△A’B’C’的理由.
课本通过“在AB上取AB”,过点B”作B”C”∥BC,交AC于点C””的作图,将所要说明的问题转化:(1)将两个已知三角形联系在同一个三角形之中;(2)通过说明△A’B’C’∽△A”B”C”,将问题转化为说明△ABC∽△A”B”C”.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同时,对该说理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还可以通过“说理”的方法来探索,并感悟其中的思想方法,但不能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
活动三 通过合情推理和说理,归纳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活动四 组织讨论、交流活动.
课本中给出2个讨论题. 由于这2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1.情境创设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相应地,你认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满足怎样的条件?
2.经历“操作一观察一探索一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