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互逆命题(2)
[教学过程]
4.小结
(1)说说你对互逆命题有哪些了解;
(2)数学学习中,你曾经用反例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吗?
(3)举出一个反例可以简明地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其实反例还是数学发展的“功臣”.公元前500年希帕索斯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不是有理数,这就举出了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一切量都可用有理数来表示”的一个反例。正是这个反例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数学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产生了无理数.
3.例题教学
本课时课本没有安排例题,教学中如有必要可以另加1个例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例(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的例子).但例题所举的命题不要复杂。比如:
“如果a>b,那么a2>b2”是假命题.
反例:a=1,b=-3.
a=1,b=-3符合命题的条件(a>b),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a2>b2).
又如:
“3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
反例: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
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是60°,符合命题的条件(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对应相等),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探索活动
问题一 你能举出一些互逆命题的例子吗?
问题二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 (即课本提供的交流活动).
实际教学中,叙述命题(3)、(5)的逆命题可能会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问题三 你能判断这些互逆命题的真假吗?
(1)真、假;(2)假、真;(3)真、真;(4)假、真;(5)真、假.组织学生思考并交流各自判断命题真假的情况,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不一定相同.
问题四 说说你对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的看法.
问题五 你是如何判断--个命题是假命题的?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以利于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1.情境创设
课本通过观察一对命题的联系和区别,引入“互逆命题”的概念.实际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这样的例子,便于学生归纳出它们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的共性来.
3.经历-些“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2.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1.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11.4 互逆命题
[教学目标]
4.小结
(1)图形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常常决定了有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比如,如果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那么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反过来,图形的特殊的“数量关系”常常决定了图形有特殊的“位置关系”.比如,如果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那么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从而体会形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回顾我们曾探索得到的关于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互逆命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