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458  202466  202472  202476  202482  202484  202488  202494  202496  202502  202508  202512  202514  202518  202524  202526  202532  202536  202538  202542  202544  202548  202550  202552  202553  202554  202556  202557  202558  202560  202562  202566  202568  202572  202574  202578  202584  202586  202592  202596  202598  202602  202608  202614  202616  202622  202626  202628  202634  202638  202644  202652  447090 

11.4互逆命题(2)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4.小结

   (1)说说你对互逆命题有哪些了解;

   (2)数学学习中,你曾经用反例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吗?

   (3)举出一个反例可以简明地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其实反例还是数学发展的“功臣”.公元前500年希帕索斯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不是有理数,这就举出了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一切量都可用有理数来表示”的一个反例。正是这个反例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数学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产生了无理数.

试题详情

3.例题教学

   本课时课本没有安排例题,教学中如有必要可以另加1个例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例(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的例子).但例题所举的命题不要复杂。比如:

   “如果a>b,那么a2>b2”是假命题.

   反例:a=1,b=-3.

   a=1,b=-3符合命题的条件(a>b),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a2>b2).

   又如:

   “3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

   反例: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

   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是60°,符合命题的条件(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对应相等),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试题详情

2.探索活动

   问题一  你能举出一些互逆命题的例子吗?

   问题二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 (即课本提供的交流活动).

   实际教学中,叙述命题(3)、(5)的逆命题可能会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问题三  你能判断这些互逆命题的真假吗?

   (1)真、假;(2)假、真;(3)真、真;(4)假、真;(5)真、假.组织学生思考并交流各自判断命题真假的情况,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不一定相同.

   问题四  说说你对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的看法.

   问题五  你是如何判断--个命题是假命题的?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以利于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试题详情

1.情境创设

   课本通过观察一对命题的联系和区别,引入“互逆命题”的概念.实际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这样的例子,便于学生归纳出它们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的共性来.

试题详情

3.经历-些“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试题详情

2.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试题详情

1.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试题详情

11.4 互逆命题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4.小结

   (1)图形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常常决定了有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比如,如果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那么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反过来,图形的特殊的“数量关系”常常决定了图形有特殊的“位置关系”.比如,如果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那么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从而体会形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回顾我们曾探索得到的关于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互逆命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