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61  20169  20175  20179  20185  20187  20191  20197  20199  20205  20211  20215  20217  20221  20227  20229  20235  20239  20241  20245  20247  20251  20253  20255  20256  20257  20259  20260  20261  20263  20265  20269  20271  20275  20277  20281  20287  20289  20295  20299  20301  20305  20311  20317  20319  20325  20329  20331  20337  20341  20347  20355  447090 

1.“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徐特立的这句话说明一个人对挫折要有(    )

A.正确的生活目标                            B.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充分积极的心理准备                        D.积累生活经验的信心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徐特立的这句话说明的是应该以什么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这种人生态度应该是乐观向上的。ACD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

试题详情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我国在2009年的政策考虑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合理增加货币信贷供应,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试题详情

5、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当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目的是为了“保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货币政策近十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

试题详情

 4、财政收入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为配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减轻企业负担。

试题详情

  3、财政的支出和作用: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了政府的政策。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试题详情

   2、宏观调控转向防过冷防通缩,就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实际等于扩张性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来加大政府投入。我国将扩大赤字发行国债。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靠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试题详情

   1、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从宏观调控的原因上看,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从目标上看,它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运用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而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试题详情

4、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节能减排呼唤全民行动,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事例: 

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地铁、公交车;随手关灯和水龙头;科学控制空调的温度;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办公设备、家庭装修材料等。 

提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业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a、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b、危害: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经济出口的依赖程度提高造成外贸顺差过大,出现过剩的流动资金,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
    c、解决办法: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调高保低扩中,缩小收入差距。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 

④增加就业,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 

⑤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 

⑥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适度投资规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⑧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完善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提高两个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比重偏低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4)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总的原则:调高、扩中、提低、打非
    怎样调高、提低、扩中?
调高: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扣除额、累进税、自行申报)
提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就业。
扩中:公务员工资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等。
(5)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车辆、土地、收藏等)所获得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等受益。 

怎么样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 

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提高居民的投资能力,提高居民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 

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①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②不断进进行技术创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   

③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⑤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请从经济常识角度回答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 坚持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②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加强并不断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 ④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具有重要意义。

试题详情

3、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试题详情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