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通过设置 “想一想”、“考考你”、“试一试”等活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体现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引导和组织者,而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人.
2.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统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创设课堂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一节课的好坏全在开始的那几分钟上,既要很快切入主题,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里观看和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旋转的实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七)布置作业:教科书P74练习2,3
[设计理念] 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
附加:板书设计
|
(六)小结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 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小结活动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效性,为学生创设条件,以梳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五)习题处理 强化巩固
考考你:☆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DE经顺时针旋转后与△ABF重合.请按图回答:(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连结EF,那么△ DEF是怎样的三角形?
[设计理念] 学生巩固和提高,并将新知识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四)运用新知 解决新情
试一试 例题:如图,D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一点, DABD经过 旋转后到达D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旋转的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拓广探索 比较分析
★如图:如果旋转中心在△ABC的外面点O处,逆时针转动60°,将整个△ABC旋转到△A′B′C′的位置.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边与角是如何对应的呢?
[设计理念] 通过设置拓广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设计”讨论:1.在上面两个探索中,△ABC在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改变?
2.你还可得出哪些结论?
师生共同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Ø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Ø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Ø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设计理念] 这里用不同的旋转中心对相同的图形进行旋转的变化,让学生进行类比。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在研究发现的过程中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
★△ABO绕点O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理念] 这里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基本定义后,学会运用基本定义找到相关的信息,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和刚才学过的定义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设计”想一想: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
若∠AOA′=45,旋转的角度______。
[设计理念] 在学生的探索发现后,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牢固化;并达到一种检验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更广泛的评价。
(一)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
o 展示问题:让孩子们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图像,感受图形的旋转
o 观察:请大家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图形,你能说出他们是怎么动的吗?
[设计理念] 从生活中的旋转图形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用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规律,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筋的习惯。 这里让学生多说多想,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旋转的定义和某些性质。
及时巩固:想一想
o 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旋转的实例,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o 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对问题中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分析,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模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