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讨论交流
问题:大家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支曲线,上题中图象的两支曲线是在哪个象限,请大家讨论一下.
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个问题中只有一支曲线.因为它的两个变量都是正的,故只有第一象限内有一支曲线.所以表达式为:
p= (S>0).
3. 探究新知
首先根据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然后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则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先请大家独立思考,后由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由p=F/S,得p=
p是S的反比例函数,由p=知,铺上木板就是增大了面积,减少了压强,就可以顺利通过.当S=0.2 m2。时p=
=3 000 Pa
即本木板面积是0.2 m2时,压强p=3 000 Pa,当p=6 000 Pa时,S==0.1 m2.
即当压强是6 000 Pa,木板面积为0.1 m2.
2. 提出问题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
(1)你能理解这样做的道理吗?若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牛,那么(2)如何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3)当木板面积为0.2 rn2时,压强多大?(4)当压强是6 000 Pa时,木板面积多大?
1. 引入新课
前面几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今天我们继续利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想必它具有挑战性.
4. (10分)一项工程,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m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比甲队单独完成多需要n天时间,那么甲、乙工程队合做需要多少天能够完成此项工程?
3. (10分)已知,求
的值.
2. (10分) 化简求值:(2+)÷(a-
)其中a=2.
1.
(4×5=20)计算:(1)a+b+
(2)
(3)
(4)(x+1-
)÷
5. 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按每小时v千米的速度行驶,可按时到达;若每小时多行驶a千米,则可提前________小时到达(保留最简结果).
4. 如果m+n=2,mn=-4,那么的值为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