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3019  203027  203033  203037  203043  203045  203049  203055  203057  203063  203069  203073  203075  203079  203085  203087  203093  203097  203099  203103  203105  203109  203111  203113  203114  203115  203117  203118  203119  203121  203123  203127  203129  203133  203135  203139  203145  203147  203153  203157  203159  203163  203169  203175  203177  203183  203187  203189  203195  203199  203205  203213  447090 

7、作业:课本第69页、70页练习第1-5题。

课后反思:

试题详情

6、实践活动:(1)运用圆规、直尺、铅笔等工具作一个如图18.2.2所示的四边形ABCD,在顶格点上画出与它相似的几何图形。(2)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22厘米,则A、B的实际距离是多少?(3)两个正方形相似吗?国旗上的五颗红五星相似吗?为什么?

试题详情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①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值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值相等,就称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

②相似图形特征: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方法归纳

  学生动手画已知图的旋转图,观察总结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索的能力。

试题详情

4、达标反馈

课本第69页练习。

试题详情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教材一开始就通过“做一做”让学生侧量两张相似地图对应线段的长度,然后让学生计算线段的比值,对于“线段的比”教材中没有特别给出定义,同时指出线段的比的含义:就是指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概念,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理解)由线段的比转到比例的基本性质(部分习题中会涉及有关内容,通过习题让学生掌握有关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得出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相似多边形,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刻度尺和量角器测量,验证结果).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领悟相似变换的两个要素-对应边成比例与对应角相等.

(2)四边互动

互动1:

师:展示课本第67页中“做一做”。从图18.2.1中你能猜测出AB、AC、的长度吗?用尺子量量。

生:用尺子动手测量并交流。

明确:测量是有误差的,由于教材的两张地图不是绝对相似的,再加上测量的不是数,很难得到(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改变两张图形的形状使测量值成比例)。

互动2:

师:你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吗?请计算

生:学生通过计算,了解两线段的比值。

明确: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值叫两条线段的比。

互动3:

师:的值相等吗?

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明确:①的值相等,体现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②比例线段的定义: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互动4

师:展示课本中第68页中图18.2.2.上图两个四边形是相似的,请观察它们的对应角有何关系?对应边呢?

   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对前面的投影进行概括.)

明确: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互动5:

师:出示投影:课本第68页中图18.2.3.再看图18.2.3,能得出与图18.2.2同样的结论吗?

生:大家进行讨论,加深印象.

明确:相似图形中对应角保持不变,对应边保持成比例

互动6

师:出示投影:课本第69页例题和图18.2.4.题中给了什么条件?

生:回答略.

师:题中的两个四边形是相似的,那么它们的对应角有何关系?对应边呢?

生:回答略.(学生在议论中形成共识后,老师还应在加深相似特征上加以巩固和深化)

师:我们学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相似图形,下面我们探索如何画图形的相似,用透明纸和图钉分组操作.

生:在画图交流后形成共识。

互动7

师:任意画两个三角形,它们一定相似吗?

生: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判断得出不一定相似.

明确:三角形相似必须具备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互动8

师:想一想,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画画看。

生:学生通过思考、判断、作图观察得出不一定相似只能保证两条边对应成比例,不能认定它们相似。

互动9

师: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生:活动作答。

试题详情

2、课前热身

   分组活动:(5分钟)根据前面的多媒体演示,利用直尺在教材中测量AB,AC两地间的距离并计算的值。

注意:如教材中的两个地图印刷有偏见差,教师注意调整

试题详情

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感受图形的相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特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相似图形的基本性质,认识相似图形,正确地找出相似图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和对应边。。

难点:运用作图的步骤,正确运用作图语言,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教材第67页中图18.2.1(或用投影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展示).观察两张地图上AB两地间的距离.同时打开课本翻到第67页进行观察

试题详情

3.经历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过程,发展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 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的相似图形.

试题详情

1.经历对相似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画图、侧量和计算等过程,得出相似图形的性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