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3481  203489  203495  203499  203505  203507  203511  203517  203519  203525  203531  203535  203537  203541  203547  203549  203555  203559  203561  203565  203567  203571  203573  203575  203576  203577  203579  203580  203581  203583  203585  203589  203591  203595  203597  203601  203607  203609  203615  203619  203621  203625  203631  203637  203639  203645  203649  203651  203657  203661  203667  203675  447090 

1.课本练习

   (1)参看例1:证法三.

   (2)画法:参看补充题.

   腰长==5(cm).

   周长=2×5+5+11=26(cm).

   面积=(5+11)×4=32(cm2).

试题详情

   师:受刚才做图的启发:只有等腰三角形才能得到等腰梯形.请同学们考虑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命题成立吗?能否加以证明.

   学生活动:

   (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的小组活动,初步懂得添加辅助线的一般方法,学会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来处理)

证法一:如下图延长BA、CD相交于点E.

   ∵∠B=∠C,(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BE=CE.

   ∵四边形ABCD是梯形,

   ∴AD∥BC.

   ∴∠EAD=∠B,∠EDA=∠C.

   ∴∠EAD=∠EDA.(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AE=DE.

   ∴BE-AE=CE-DE.

   即A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法二:如下图将CD平移到AE位置,此时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则AE∥CD且AE=CD,

   ∴∠AEB=∠C.

   又∵∠B=∠C,

   ∴∠B=∠AEB.

   ∴AB=AE.(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AB=CD,

   因此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法三:如下图

   作梯形ABCD的高AE、DF分别交BC于E、F.

   ∵梯形上、下底平行,即AD∥BC,

   ∴AE=DF.(夹在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又∵∠AEB=∠DFC=90°,∠B=∠C,

   ∴△ABE≌△DCF.

   ∴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师:通过活动,同学们的说理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由此我们也得到等腰梯形的两种判定方法.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应用举例:

[例2]如下图,梯形ABCD中,BC∥AD,DE∥AB.DE=DC,∠A=100°,求梯形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

   师生共析:

   (1)梯形上、下底平行,可以由同旁内角互补求得∠B=80°.

   (2)可想办法证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从而解决∠C和∠ADC的问题.

   解:∵BC∥AD,DE∥A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E.

   又DE=DC,

   ∴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C=∠B=180°-∠A=80°,

   ∠D=∠A=100°.

   补充题:画一个等腰梯形,使它的上、下底分别为4cm和10cm,高为3cm.

   分析:假设等腰梯形ABCD已画出,如下图,作出高AE和DF,可证得Rt△ABE≌Rt△DCF,所以EF=AD=4cm,BE=CF=(BC-EF)=3cm,AE=3cm.于是可先画出Rt△ABE,进而确定点C,过A作AD∥BC,使AD=4cm,可确定D,连结DC,即可确定等腰梯形ABCD.

   画法:(1)画Rt△ABE使∠AEB=90°,AE=3cm,BE=3cm.

   (2)延长BE到C使BC=10cm.

   (3)过A作AM∥BC,且使BC、AM在AB的同旁,在AM上截取AD=10cm.

(4)连结DC,则梯形ABCD就是所要画的等腰梯形.(如下图)

   (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多种画法)

如左下图,平行移动一腰AB到DE,可在Rt△CDF中算出腰CD的长,CD= =5(cm),因此可先画出等腰△DCE,从而画出等腰梯形ABCD;又如右下图利用等腰梯形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是连结上、下两底中点的线段所在的直线.因此可以先画直角梯形ABEF,使EF=3cm,EF⊥BE,BE=6cm,AF=2cm,AF∥BE.然后利用轴对称性画出等腰梯形ABCD.

试题详情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梯形,并且研究了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生: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师: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

   生:等腰梯形是特殊的梯形,所以它具有梯形的性质,它还具有下列一般梯形所不具备的性质.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做一做(老师播放课件,学生进行画图、讨论、总结)

在下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呢?

   生:(1)因为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且不相等,所以只要在三角形的两边上各找一点,使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即可得到梯形.

   (2)第(2)(3)个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分别找一点,使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即可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师:说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等腰梯形的判定.

试题详情

2.在解决梯形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梯形的判定及应用.

   教学难点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1.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试题详情

2.初步学会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来解决.

试题详情

1.经历探究梯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

试题详情

3.会画出符合条件的等腰梯形.

试题详情

2.能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判定、论证和计算.

试题详情

1.能说出和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