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4299  204307  204313  204317  204323  204325  204329  204335  204337  204343  204349  204353  204355  204359  204365  204367  204373  204377  204379  204383  204385  204389  204391  204393  204394  204395  204397  204398  204399  204401  204403  204407  204409  204413  204415  204419  204425  204427  204433  204437  204439  204443  204449  204455  204457  204463  204467  204469  204475  204479  204485  204493  447090 

5、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或家长对我的态度是(     )(可以填两项)

A、经常鼓励我   B、很少鼓励我   C、经常批评我

D、经常帮助我   E、很少帮助我   F、很少关注我

G、其他:                                 .

试题详情

4、在初中三年各阶段,我的数学学习成绩(    )

   A、总是处于上游    B、多数处于中上游   C、多数处于中游  

D、多数处于中下游   E、多数处于下游 

试题详情

3、我对我的数学老师喜好程度?①初一时(    );②初二时(   );③初三时(   ).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原因是:①           ②           ③           .

试题详情

2、我觉得数学(   )

  A、非常有趣  B、比较有趣  C、不怎么有趣  D、枯燥无味  G、其它:       .

试题详情

   亲爱的同学,请你如实地完成下面的问卷和试题;我们将用于教育科学与心理学调查,并不针对你或老师进行评价,谢谢你的合作。

1、我是(   )

   A、男生   B、女生

试题详情

教育案例:有位家长带着读初一的女儿去作教育心理咨询:我这女儿听到过的东西一遍就能记住,上课老师讲的东西就能记住,但背课文很慢、数学公式老记不住,你说怪不怪?究竟是什么原因?      家长例举的这个案例并不奇怪,因为她属于典型的听觉学习型,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记忆力很强,善于倾听,听过就能记住,但视觉注意力和视觉记忆力很弱,看过的东西不容易记住。      研究发现,人的学习类型分为: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听觉·视觉综合学习型、视觉·运动综合学习型、视觉·触觉综合学习型等。视觉学习型:喜欢看,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力都非常棒,看过就能记住,做作业考试比较细心认真,但听课效率不够高;听觉学习型:喜欢听,听过就能记住,听课效率相对较好,但在背课文、记单词方面则较弱,容易看错题、看错数字、符号,甚至漏看漏做题等;视觉听觉综合型,则视觉听觉注意力记忆力平衡发展,两种感官参加识记,听课、学习效果较好;视觉·运动综合学习型,在学习时喜欢配上一些动作,如摇头晃脑地读书背书、边走边看书、做作业考试时喜欢转笔等等;视觉·触觉学习型,喜欢东摸摸西摸摸,什么都想用手去感知,喜欢做实验,做到摸过的就特别容易理解,容易记住。      在此案例中,教育心理专家给这位女生做了全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类型测评,发现她听觉注意力记忆力超强,而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力超弱。于是帮助她的方案是: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视觉注意力和视觉记忆力强化训练,一方面是一边听录音,一边英语单词或英语课文,听和看相结合来提高背课文、背单词的速度。经过40多天的训练,这位家长打电话告知:孩子背课文、记单词的速度快多了,平时做作业看错、写错现象也减少,月考成绩明显进步。      所以,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指导孩子用适合自己学习类型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试题详情

(一)  教学:源于反思,成于改进

﹡﹡有所设想,有所尝试,有所反思,不断改进

例12(苏州)初三数学课本上,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





0
1
2









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回答问题:该二次函数时,    

例13(南京)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两车之间的距离,图中的折线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2)请解释图中点的实际意义;

图象理解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所表示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

(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随说:如何教才能使效果最大化?――长远与全体为重。

•在知识生长点处引入; 在知识结合点处展开;

•在知识关键点处引伸; 在能力提高点处设疑;

•在有价值处思考讨论; 在困难处点拨与分析。

试题详情

(二)  评价:考数学素养,非展示作品

问题与困惑:(1)辅助线问题、删去内容问题、新增内容问题、计算器问题、带好备用纸片等问题等怎样处理?(2)有人认为:近几年中考有看重不等式,看轻方程趋势,对否?二次函数应用题近年考得很少,是否应当加强?――重要的是建模,而点落何处,应由问题自然引出。(3)基础(基本核心主干)与探究等(基础外)的比例如何?基础:探究等的比例约7:3。探究等也分为中等与较高两个层次。

样卷表现: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受到高度重视

例11 (Ⅰ) 如图,在△ABC的外接圆中,BD平分∠ABC,DB⊥FB, D、F在△ABC的外接圆上,连接DF交AC于G.

(1)根据图中已知条件,试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2) 若DF=9,sin∠DBC=,求AC的长.

(Ⅱ)已知: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作ECDC,且EC = DC,连接AE

(1)求证:∠E+∠ADC=180°;

(2)猜想:当点D在何特殊位置时,四边形AECD是何种特殊四边形?说明理由.

   说明:开放与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两大方面,这既是数学课程的潜在目标,又是数学独特教育功能的重要方面,因而中考中理应关注并加强。这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试题详情

(一)  教学:激发与启发,引导与指导

﹡﹡数学之妙在于理,教学之道在于度﹡﹡

1.不正现象:(1)课堂教学→“题型教学”→“刺激--反应”训练。有的教师试图通过“题型教学”穷尽“题型”,幻想通过“题型”的机械重复、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特技”和“动作要领”而提高考试分数。对具有普适意义的、迁移能力强的“根本大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却因其不是“立竿见影”,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奏效,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慢工”,被有些老师判为“不实惠”而得不到应有的渗透、提炼和概括。结果是在稍有变化的情境中,因为没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特技”失灵,“动作”变形,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泡影”。 “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没讲没练的一定不会”。

(2)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认为“应用概念的过程就是理解概念的过程”。殊不知没有概括过程必然导致概念理解的先天不足,没有理解的应用是盲目的应用。结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功能僵化”--面对新情境时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难以实现概念的正确、有效应用,质量效益都无保障。

(3)能力异化(技能化)问题。――尽量使之程序化、技能化。“一个方法,三项注意事项”。

(4)将复习课上成压缩后的新授课,或上成单纯的练习课。理解变成了记忆,探究变成了听懂。

(5)按照现成资料,无删无增,照本宣科,看题讲题。

2.办法:(1)“不断回到概念去,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到基本思想,回到基本想法;(2)加强概念的联系性,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3)“题型”、与“题型”对应的技巧是雕虫小技,无法穷尽,“巧”是教不会的,要靠学生自己琢磨;(4)追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大法”--基本概念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强调思想指导下的操作。(5)整体把握,复习引入,思考延伸课外,引发课后的讨论。(6)防止水平下降。坚持为理解而教,为发展而教。(7)自然的延伸。(8)“举一反三”,“举三反一”。(9)“控制”自己的讲解。

3.有效教学的铁律: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3)“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重新认识,有所提高。

4.其他观念:多与少(量)。粗与细(讲授)。小与大(方法)。远与近(目标)。高与低(观点)。理与例(内容)。明与暗(思想)。善与恶(情感)。接受与探究(方式)。

﹡﹡例子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细节决定成败”――设问,选题,概念等细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