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图形的旋转
活动目标:
⒈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⒉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⒊经历对具有旋转现象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好作图的基本技能。
活动重点: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知道旋转的性质。
活动难点:
探索旋转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掌握作图技能。
活动过程:
㈠ 情境创设
展示一些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还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㈡ 探索活动
活动一:将△ ABC绕着点C旋转,记旋转后的三角形为△DEC。
问题1:你能说说BC旋转到了什么位置?AC旋转到了什么位置?
问题2:点A与哪个点对应?点B与哪个点对应呢?
问题3:旋转前与旋转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发生了改变?又有哪些没有改变?
活动二:将△ABC绕着点O旋转,记旋转后有的三角形为△DEF。
问题1:你知道点A旋转到了哪个点的位置吗?点B呢?点C呢?
问题2:旋转前与旋转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发生了改变?又有哪些没有改变?
问题:根据这两个活动,你知道什么叫做旋转吗?
活动一:观察旋转过程。
问题4:观察边AC的旋转痕迹,你能求出边AC旋转了多少度吗?BC呢?
A点旋转到D点,转了多少度?B 点转到E点,又转了多少度?
问题5:如果继续旋转,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演示旋转,仔细观察。
问题3:观察点C的旋转痕迹,你能测量出C点旋转了多少度吗?点A旋转了多少度?点B呢?
问题4:如果取AC的中点M,那么点M会旋转到什么位置?你能画出来吗?那点M旋转了多少度?再继续旋转,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5:观察点C的旋转痕迹,你能说说点C是如何运动的吗?根据这个运动特点,
你能说说点C与对应点F有什么关系吗?点A与点D;点B与点E是否也具有这种关系?
讨论:你能说说旋转前与旋转后的两个之间有哪些会改变?又有哪些无论你怎么旋转,也不会改变?
㈢ 新授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就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就叫旋转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与形状。
性质:旋转前,旋转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思考:已知图形的旋转,如何测量出旋转角呢?
㈣ 巩固练习
⒈如图,正方形A′B′C′D′是正方形ABC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
定的角度而成的。请指出图中的哪一点是旋转中心?并度量旋转的角度。
⒉⑴画出△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对应三角形。
⑵如果点D是AC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D旋转到什么位置?
请在所画图中将点D的对应点D′表示出来。
⒊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ABE经旋转后得到△ADF。
⑴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⑵如果G点是AB上的一点,点G应旋转到什么时候位置?
请在图中将点G的对应点G′表示出来。
㈤ 操作训练
已知A点与点O,画出点A绕着点O旋转30°后的点A′
拓展一:已知线段AB与点O,画出线段AB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后的图形。
拓展二:已知△ ABC和点O,画出△ ABC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后的图形。
拓展三:若改成多边形呢?你能总结出旋转作图的方法吗?
⒋思考:如图,△ABC绕着点O旋转后,点A到达点A′的位置,你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吗?
㈥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旋转了吗?你认为旋转有哪些性质?,你能作出符合
某一条件旋转后的图形吗?
2.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情景一中所列方程x(x+10)=900的解,方程有几个解?都是情景一的解吗?突破难点
组1: 900=2×2×3×3×5×5
900=36×25 或 900=(-36)×(-25) ……
组2:
宽 … 20 … 30 … 宽 … 25 … 26 …
长 … 30 … 40 … 长 … 35 … 36 …
面积 … 600 … 1200 … 面积 … 875 … 936 …
宽 … 25.4 … 25.5 … 宽 … 25.41 … 25.42 …
长 … 35.4 … 35.5 … 长 … 35.41 … 35.42 …
面积 … 899.16 … 905.25 … 面积 … 899.7681 … 900.3746…
⑷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一谈体会和收获.
⑸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作 业:
基本题:教材 习题1、2、3;
拓展题: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情景二中竹竿的长度!
附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㈤说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将"教学反应"型评价和"教学反馈"型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堂实施状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而作出一种即时性评价,并顺势从教学内部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根据课堂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我说的就这些,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及时巩固新知,为公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7.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估算其解
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的面积,要使此面积为540平方米,道路的宽应该是多少?
6.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学校的一块长方形空地,长30米,宽22米,准备在中间开避花圃,四周修建等宽的林荫小道,使小道面积和花圃面积相等,求小道的宽。
5.当k取何值时,方程(k-1)xk+1+2k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4.关于x的方程(m2-4)x2+(m-2)x+3m-1=0,当m______时,为一元一次方程,当m______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