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4539  204547  204553  204557  204563  204565  204569  204575  204577  204583  204589  204593  204595  204599  204605  204607  204613  204617  204619  204623  204625  204629  204631  204633  204634  204635  204637  204638  204639  204641  204643  204647  204649  204653  204655  204659  204665  204667  204673  204677  204679  204683  204689  204695  204697  204703  204707  204709  204715  204719  204725  204733  447090 

(五)课堂小结,各抒己见

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垂径定理的猜测、验证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问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方面有哪些收获?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试题详情

(四)加强练习,巩固定理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设计了有一定梯度,循序渐进的变式练习.

试题详情

(三)应用举例,巩固定理

1、举个直接应用定理解决的例子,让学生及时巩固定理.

2、回到课本开头部分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让学生现学现用,加深印象.

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垂径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融于一体的.

试题详情

(二)动手动脑,探索定理

1.探究准备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通过交流,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结论,并明白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在动手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等下的探究打下基础.并给出个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2.尝试猜想和验证定理

接着引入所要探究的问题:

如图,AB是⊙O的一条弦,做直径CD,使CDAB,垂足为P.

(1)此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先让同学们观察这样的图形,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让同学们从观察中得到结论。然后观察图形猜想这个图形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得到一些结论。紧接着发挥小组合作交流意识,讨论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相等的线段和弧,注意已知条件和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所得结论证明出来。从此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给出垂径定理

最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将垂径定理表示出来,“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并将此定理从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这是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试题详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能空着脑袋走进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自己的看法,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知道赵洲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洲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这里就是生活中的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弦长和拱高,如何求半径”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会迎刃而解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

试题详情

“赠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通过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试题详情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呈现更直观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课堂效率 .

试题详情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圆方面的图形,对本节课会比较有兴趣,并且学过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同时九年级的同学仍然是比较好奇、好动、好表现的。但在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等方面发展的极不均衡。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试题详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

教学难点是:对垂径定理题设与结论的区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 .

试题详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掌握垂径定理;

       (3)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联想能力.

3.数学思考:经历将已学知识应用到未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美育教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