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4725  204733  204739  204743  204749  204751  204755  204761  204763  204769  204775  204779  204781  204785  204791  204793  204799  204803  204805  204809  204811  204815  204817  204819  204820  204821  204823  204824  204825  204827  204829  204833  204835  204839  204841  204845  204851  204853  204859  204863  204865  204869  204875  204881  204883  204889  204893  204895  204901  204905  204911  204919  447090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0)与(2,5)两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请你换掉题中的部分已知条件,重新设计一个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题目,使所求得的二次函数与(1)的相同.

试题详情

4.已知二次函数,当x=3时,函数取得最大值10,且它的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B组

试题详情

3.某工厂大门是一抛物线型水泥建筑物,如图所示,大门地面宽AB=4m,顶部C离地面高度为4.4m.现有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欲通过大门,货物顶部距地面2.8m,装货宽度为2.4m.请判断这辆汽车能否顺利通过大门.

试题详情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P(2,m)、Q(n,-8),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试题详情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12)、B(2,-3),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用配方法把(1)所得的函数关系式化成的形式,并求出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试题详情

2.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1,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 –6,且经过点(2,10),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试题详情

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1,1)、(3,5);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2),且过点(2,1);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M(-1,0)、(2,0),且经过点(1,2).

试题详情

26.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7)

[本课知识要点]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MM及创新思维]

一般地,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那么就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例如:我们在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只需要一个条件:如果要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又需要几个条件呢?

[实践与探索]

例1.某涵洞是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26.2.9所示,现测得水面宽1.6m,涵洞顶点O到水面的距离为2.4m,在图中直角坐标系内,涵洞所在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分析  如图,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以过点O的y轴的垂线为x轴,建立了直角坐标系.这时,涵洞所在的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是.此时只需抛物线上的一个点就能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  由题意,得点B的坐标为(0.8,-2.4),

又因为点B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入,得        

      

所以          

因此,函数关系式是

例2.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1)、B(1,0)、C(-1,2);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且与y轴交于点(0,1);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M(-3,0)、(5,0),且与y轴交于点(0,-3);

(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2),且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

分析  (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可设函数关系式为的形式;(2)根据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设函数关系式为,再根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可求出a的值;(3)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可设函数关系式为,再根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可求出a的值;(4)根据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3,-2),可设函数关系式为,同时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3,再由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可得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1,0)和(5,0),任选一个代入,即可求出a的值.

解  (1)设二次函数关系式为,由已知,这个函数的图象过(0,-1),可以得到c= -1.又由于其图象过点(1,0)、(-1,2)两点,可以得到

解这个方程组,得

a=2,b= -1.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

(2)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1,-3),所以设二此函数的关系式为

又由于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0,1),可以得到

         解得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

(3)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M(-3,0)、(5,0),

所以设二此函数的关系式为

又由于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0,3),可以得到

            

         解得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

(4)根据前面的分析,本题已转化为与(2)相同的题型,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回顾与反思  确定二此函数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选择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设成什么形式时,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灵活选择,以简单为原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可设如下三种形式:

(1)一般式:,给出三点坐标可利用此式来求.

(2)顶点式:,给出两点,且其中一点为顶点时可利用此式来求.

(3)交点式:,给出三点,其中两点为与x轴的两个交点时可利用此式来求.

[当堂课内练习]

试题详情

4、例题分析  知识小结

①、请填写下表

②、请归纳出函数图象是如何平移的

 
y=2(x-1)2+3
y=-2(x+1)2-3
y=a(x+h)2+k
开口方向
 
 
a>0
 
a<0
 
对称轴
 
 
 
顶点坐标
 
 
 
最值
 
 
a>0
 
a<0
 

y=ax2     y=a(x-h)2     y=a(x-h)2+k 

y=ax2     y=ax2+k     y=a(x-h)2+k  

通过学生动手画函数图象,给学生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地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出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给合的思想。教师及时进行课件演示,既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又能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过程观察、分析,进一步验证、直观地得出函数图象的性质
 
利用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图象的平移、变换观察函数图象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感受函数图象的性质取决各项系数的大小。
 
通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缩小步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这一认知过程。教师可以深入到某个小组的讨论中,关注学生自主的合作交流意识,及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并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三、练习反馈  巩固提高
1、函数y=-3(x+)2+图象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2、函数y=2(x-1)2-10图象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3、函数y= (x+1)2-2图象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4、函数y=-5(x-6)2+7图象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5、函数y=3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6、函数y=-3(x-2)2-5向右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单位得到函数y=-3(x+1)2+4的图象。
教  学  流  程
 
 
 
 
通过练习,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设  计  说  明
四、师生互动  课堂小结
函数y=a(x+h)2+k的图象和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增减性及与y=ax2图象的位置关系?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地对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规律进行归纳,揭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间的关系,积极发言,发挥自我评价,赋予“主角”意识
五、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课本p19#1⑴、⑵
 

反思小结: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类的思维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本着 “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过程,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原有知识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在以师生共同合作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也是学习的目的的理念。在课件的设计时采用了几何画板这个具有动态直观、数形结合、色彩鲜明、变化无穷等特点的有力工具来辅助教学,不仅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二次函数顶点式的性质。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从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

试题详情

3、教师课件演示;

分别画出函数y=-2x2、y=-2x2-3、 y=-2(x+1)2和y=-2(x-1)2+3的图象,并通过平移、变换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函数图象间的联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