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4745  204753  204759  204763  204769  204771  204775  204781  204783  204789  204795  204799  204801  204805  204811  204813  204819  204823  204825  204829  204831  204835  204837  204839  204840  204841  204843  204844  204845  204847  204849  204853  204855  204859  204861  204865  204871  204873  204879  204883  204885  204889  204895  204901  204903  204909  204913  204915  204921  204925  204931  204939  447090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均为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去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让学生明确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即(1)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最大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3)对应角所对的边一定是对应边;(4)对应边所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例2是让学生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此题两次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先写出三个比例式,然后拆成两个等式进行计算),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熟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试题详情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

(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

(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

如△ABC∽△A′B′C′的相似比,那么△A′B′C′∽△ABC的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试题详情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试题详情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试题详情

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试题详情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试题详情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试题详情

3.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难点: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定义及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的定义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当k=1时,提出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
从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强调相似与全等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提出问题:
如图27·2-1,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DE∥BC,
DE交AC于点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探究,小组合作,测量出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的值,得到结论。
分析:观察27·2-1易知∠ADE=∠ABC,∠AED=∠ACB,∠A=∠A,即两三角形三组对应角分别相等,又知AD=,只需引导学生证得AE=,DE=即可,即证明AE=EC。这样学生不难想到过E作EF∥AB。构造一个三角形与已知∆ADE全等。

∆ADE∽∆ABC,相似比为
 
 
 
延伸拓展问题:
改变点D在AB上的位置,先让学生猜想∆ADE与∆ABC仍相似,然后再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
1.若D点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2.若D点为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型)
 
(Z型)
几何语言:
∵ DE ∥ BC
∴ △ADE∽ △ABC
 
 
 
 
 
 
 
 
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推理--证明”的过程,并通过特殊到一般的关系,最终归纳总结出结论。
 
 
突出结论的探索过程,重视实验操作度量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观察特殊平行条件(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下两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一般平行条件(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者两边的延长线相交)下两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进一步体会事物间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进一步验证猜想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用三种语言来描述,促进学生更深刻理解定理
 
 
 
 
 
 
 
给出两种典型的极具代表性的图形
 
 
 
 
 
 
 
 
 
 
 
巩固练习: 如图 已知如(图一)中DE∥BC,DF∥AC,(图二)中DE∥BC∥FG,请尽可能多地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           
         ( 图一)
(图二)
 
 
 
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的预备定理进行相关证明,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定理以及两三角形相似的表示法。
课堂小结: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
P55习题27·2题1
2.  选做题:
P55习题27·2题4,5。
3.  备选题: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E交CD于F,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收获。
 
 
 
 
备选题答案:C
 
 
 
 
 

试题详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感受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试题详情

1.  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