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4863  204871  204877  204881  204887  204889  204893  204899  204901  204907  204913  204917  204919  204923  204929  204931  204937  204941  204943  204947  204949  204953  204955  204957  204958  204959  204961  204962  204963  204965  204967  204971  204973  204977  204979  204983  204989  204991  204997  205001  205003  205007  205013  205019  205021  205027  205031  205033  205039  205043  205049  205057  447090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试题详情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试题详情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试题详情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试题详情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试题详情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 35%,男工比女工多 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试题详情

2.我国城乡居民 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 3 802亿元,比 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 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试题详情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试题详情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

所以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 3× 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试题详情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