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
3.P74第10题
[设计理念]
2.补充作业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①3+4x=13;②
(答案:① ②x=-2 )
1.课本P73习题2.1的4题
(答案:(1)x=33 (2)x=8 (3)x1 (4)x=1 )
(学生总结,教师评价和补充)
(1)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我有哪些收获?
(3) 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小刚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解: 设笔记本的单价为x元
根据圆珠笔和笔记本的钱的总和为18元,得方程
5×1.2+8x=18
化简,得 6+8x=18
两边减6,得6+8x-6=18-6
化简,得 8x=12
两边同除以8,得 x=1.5
答:笔记本的单价是每本1.5元。
1.课本P73练习(3)、(4)
解答:(3)x=-4 (4)
1.5x=75,
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的解吗?
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例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0.6-x=2.4 (2)
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① 要把方程0.6-x=2.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6,怎么去?
② 要把方程-x=1.8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6,得0.6-x-0.6=2.4-0.6
化简,得
-x=1.8
两边同乘-1,得l
x=-1.8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解:两边加5,得
化简,得
两边同乘-3,得 x=27
解后反思:
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3”?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例2(补充)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米,根据题意,得
80×3.5+1.5x=355.
化简,得
280+1.5x=355,
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简,得
解下列方程:(1)x+5=1.4; (2)
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① 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② 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