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4.回顾反思:
(1)回顾去分母注意事项,见上面数学运用.(2)本课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化归思想.解方程的过程就是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这是一个等量变形的过程,也是一个化归的过程.(3)具体解方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前后顺序颠倒;有时还可以省略一些步骤,以使运算简化.
3.数学运用:
结合情景问题的解法,师生互动处理课本P123例7、例8.
反馈矫正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现解答时出错之处.
去分母时须注意:(1)确定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3)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视多项式为一整体.建议进行专项训练,如,-乘以6,8……
概括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强调变形时各步易出现错误的内容.
习题练习:见课本P124练一练1,2,3
思维拓展:见课本P124议一议-=3;又如-=1
(提示:分子、分母是小数、分数的可以首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其化为整数系数,然后再解方程.)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由情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的+3=学生总数列出方程.即设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x名,由题意得x/2+x/4+x/7+3=x.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方程,交流自己的解法,相互加以比较.
(生:①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②先合并同类项后移项;③两边同时乘以28,56,84……)
学生比较上述方法,判断选择,引入--去分母.
1.情景创设: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有位数学家问他:“尊敬的毕达哥拉斯,请告诉我,有多少名学生在你的学校里听你讲课?” 毕达哥拉斯回答说:“我的学生,现在有在学习数学,在学习音乐,沉默无言,此外,还有三名妇女.”算一算: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多少名?
2.重、难点:利用“去分母”将方程作变形处理.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五大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巩固方程解法,经历求解过程,能体会到解法应根据具体方程本身特点而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归思想--把复杂变简单,将未知变已知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2解一元一次方程3
|
|||||||||||||||
|
4.回顾反思:
(1)学生从利用逆运算解方程到用移项法则解方程要有个过程,不宜操之过急.在移项时,学生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这主要是学生不熟悉移项法则,要对照等式的性质逐渐来理解.
(2)解例题时要不拘泥于课本上的解法,追求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另外,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检验的必要性.
(3)合并同类项法则学生可能已淡忘,适时进行整式的加减法的专项训练.教训:不要求学生“-x+2x=(-1+2)x=1x=x”谨小慎微,步子小了,也会拌自己的脚.
(4)以练促讲,以练代讲.当堂检测,即时反馈.
3.数学运用:
课本P120例2,P121例3的教学处理:先让学生自主探求,师发问:解方程4x-15=9时,能否直接把等式左边的-15改变符号移到等式右边?方程4x-15=9与4x=9+15的差别在哪儿?解方程2x=5 x-21时,能否直接把等式右边的5 x改变符号移到等式左边?为什么?
指导学生在例2、例3解方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结合两例课本云图说明及卡通人的介绍,引出这种方程的变形是移项.学生自主总结出移项法则--移项要变号. 牢记: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右边的项要变号;从等式右边移到等式左边的项也要变号.“叛变”了嘛!
建议补充什么是多项式的项,未知项,常数项?
用移项法解方程须注意:
(1)目标明确,解方程目标是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2)移项时,要移谁,移到哪?
(3)怎样移项?方法一是利用加、减法互逆运算这一关系;方法二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方法三是移项法则.
用课本P121例4来进一步熟悉移项法则在解方程中的运用.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习题训练:(1)以下移项变形是否正确?(2)解方程,如课本P122练一练1,2等.
思维拓展,解简单的应用题,如课本P122练一练3或补充一些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