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学运用:
课本P120例2,P121例3的教学处理:先让学生自主探求,师发问:解方程4x-15=9时,能否直接把等式左边的-15改变符号移到等式右边?方程4x-15=9与4x=9+15的差别在哪儿?解方程2x=5 x-21时,能否直接把等式右边的5 x改变符号移到等式左边?为什么?
指导学生在例2、例3解方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结合两例课本云图说明及卡通人的介绍,引出这种方程的变形是移项.学生自主总结出移项法则--移项要变号. 牢记: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右边的项要变号;从等式右边移到等式左边的项也要变号.“叛变”了嘛!
建议补充什么是多项式的项,未知项,常数项?
用移项法解方程须注意:
(1)目标明确,解方程目标是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2)移项时,要移谁,移到哪?
(3)怎样移项?方法一是利用加、减法互逆运算这一关系;方法二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方法三是移项法则.
用课本P121例4来进一步熟悉移项法则在解方程中的运用.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习题训练:(1)以下移项变形是否正确?(2)解方程,如课本P122练一练1,2等.
思维拓展,解简单的应用题,如课本P122练一练3或补充一些题.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结合上面问题与课本P120例2,P121例3,让学生尝试解答,讨论辨析,观察方程的变形,并叙述这种变形规律,得出移项法则.
1.情景创设:
开门见山,专题训练.解方程(写出解答过程中的第一步):
(1)x+2=7→ ;(2)3+2x=1+x→ ;
(3)-x+3=-2→ ;(4)2x-3=1→ ;
(5)-2x+9=-5→ ;(6)3+4x=1-2x→ .
2.重、难点:移项法则的归纳与应用.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应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感知、归纳移项法则,进一步探索方程的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4.回顾反思:
(1)小学阶段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但不强求.
(2)解方程后,虽不要书面检验,但要求学生培养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3)注意等式的性质中的“都”和“同”:“都”表示两边均要变形,“同”表示两边要作一样的变形.
(4)简单介绍等式的另两条性质:对称性与传递性.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出示问题情景(1)后,学生考虑:怎样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分别将1、2、3、4、5代入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学生做课本P118试一试,教师讲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引入问题情景(2)后,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补充,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重在问题情景②探索的过程,可多举例讨论.
1.情景创设:
(1)见课本P118“如何解2 x+1=5”.通过填表尝试,即采用枚举这一合情推理的方法找出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2)见华东师大版七(下)P4由用天平测物,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x+2=5→x=5-2,3x=2x+2→3x-2x=2;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2x=6→ x=6÷2.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2.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