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334  205342  205348  205352  205358  205360  205364  205370  205372  205378  205384  205388  205390  205394  205400  205402  205408  205412  205414  205418  205420  205424  205426  205428  205429  205430  205432  205433  205434  205436  205438  205442  205444  205448  205450  205454  205460  205462  205468  205472  205474  205478  205484  205490  205492  205498  205502  205504  205510  205514  205520  205528  447090 

4. AB是⊙O直径,AB=4,F是OB中点,弦CD⊥AB于F,则CD=_________

试题详情

3. 如图,在⊙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AB,垂足为E.

 则有AE=_____, _____= , ____=

试题详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轴对称图形. 

2. 圆是_________________图形,其对称轴为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不能与x轴相交也不能与y轴相交,但是当x的值越来越接近于0时,y的值将逐渐变得很大;反之,y的值将逐渐接近于0.因此,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轴和y轴,但永远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

   Ⅴ.课后作业

   习题5.3

   Ⅵ.活动与探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三等分角

历史上,曾有人把三等分角问题归结为下面的作图问题.

   任取一锐角∠POH,过点P作OH的平行线,过点O作直线,两线相交于点M,OM交PH于点Q,并使QM=20P,设N为OM的中点.

   ∵NP=NM=OP,∴∠1=∠2=2∠3.

   ∵∠4=∠3,∴∠1=2∠4.

   ∴∠MOH=∠POH.

   问题在于,如何确定线段OM两端点的位置,并且保证O,Q,M在同一条直线上?事实上,用尺规作图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借助一些特殊曲线解决这一问题呢?

   帕普斯(Pappus,公元300前后)给出的一种方法是:如下图,将给定的锐角∠AOB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角的一边OA与y=的图象交于点P,以P为圆心;以2OP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分别过点P和B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于点M,连接OM得到∠MOB.

(1)为什么矩形PQRM的顶点Q在直线OM上?

   (2)你能说明∠MOB=∠AOB的理由吗?

   (3)当给定的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时,怎么办?

   解:(1)设P、R两点的坐标分别为P(a1),R(a2, )则Q(a1),M(a2, ).

   设直线OM的关系式为y=kx.

   ∵当x=a2时,y=

   ∴=ka2,∴k=.∴y=x.

   当x=a1时,y=

   ∴Q(a1)在直线OM上.

   (2)∵四边形PQRM是矩形.

   ∴PC=PR=CM.∴∠2=2∠3.

   ∵PC=OP,∴∠1=∠2,

   ∵∠3=∠4,∴∠1=2∠4,

   即∠MOB=∠AOB.

   (3)当给定的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时,钝角或直角的一半是锐角,该锐角可以用此方法三等分.

试题详情

3.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即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

试题详情

2.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分别过P,Q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有S1=S2.

试题详情

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O时,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试题详情

3.想一想

 (1)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任取两点P、Q,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

[师]在下面的图象上进行探讨.

[生]设P(x1,y1),过P点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

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则S1=|x1|·|y1|=|x1y1|.

∵(x1,y1)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y1,即x1y1=k.

∴S1=|k|.

   同理可知S2=|k|,

   所以S1=S2

[师]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P、Q两点在同一支曲线上,

如果P,Q分别在不同的曲线,情况又怎样呢?

   [生]S1=|x1y1|=|k|,

   S2=|x2y2|=|k|.

   [师]因此只要是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不管P、Q是在同一支曲线上,还是在不同的曲线上.过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有S1=S2.

   (2)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这个问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做过研究.

   Ⅲ.课堂练习

   P137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试题详情

2.议一议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y=,y=,y=的图象的性质,

下面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y=-,y=-的图象

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1)y=-,y=-,y=-中的k都小于0,它们的图象都位于第二,四象限,所以当A<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2)在图象y=-中,在第二象限内任取两点A(x1,y1),B(x2,y2),可知x1>x2,y1>y2,所以可以得出当自变量逐渐减小时,函数值也逐渐减小,即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3)这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试题详情

   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论,不仅使他们记忆犹新,还能建立自信心.由学生自己思考再经过合作交流完成的数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使他们互相增进友谊.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归纳概括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总结出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并讨论了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的异同点.这是从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来研究了反比例函数的.

   我们知道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时,还研究了当k>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即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以及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

   Ⅱ. 新课讲解

1.做-做

   [师]观察反比例函数y=,y=,y=的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表达式中的k都是大于零的.

[师]大家的观察能力非同一般呐!

下面再用你们的慧眼观察它们的

图象,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

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

交吗?为什么?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生](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2)从图象的变化趋势来看,当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

函数值y逐渐减小.

   (3)因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3)小的观点.

   [师]能解释一下你的观点吗?

   [生]从关系式y=中看,因为x≠0,所以图象与y轴不可能能有交点;因为不论x取任何实数,2是常数,y=永远也不为0,所以图象与x轴心也不可能有交点.

   [师]对于(1)和(3)我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因为大家都回答的非常棒,不面我再补充-下(2).观察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我任取两点A(x1,y1),B(x2,y2),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找到对应的x1,x2,y1,y2,因为在坐标轴上能比较出x1与x2,y1与y2的大小,所以就可判断函数值的变化随自变址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山图可知x1<x2,y2<y1,所以在第一象限内有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理可知在其他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如何变化.大家可以分组验证上图中的其他五种情况.

   [生]情况都一样.

   [师]能不能总结一下.

[生]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