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
数学思考 |
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
解决问题 |
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方法 |
|
情感态度 |
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 |
|
重点 |
平行线的性质 |
|
难点 |
平行线的性质及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
活动内容和目的 |
[活动1]用问题情境导入平行线的性质 |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平行线的性质,引入课题 |
[活动2]探究平行线的性质1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动手画、量、剪、拼等方法,归纳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 |
[活动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1,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动手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质疑,应用平行线的性质1,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量或剪拼验证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加深对平行线的性质2、3的理解 |
[活动4]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运用 |
通过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说明理由 |
[活动5]小结、布置作业 |
回顾梳理,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进一步消化.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教师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 |
教学教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
师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活动1]电脑显示两条平行公路被第三条公路所截,两辆汽车在平行公路上行驶. 问题: 1、汽车行驶的路径所夹的角有什么关系?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
教师操作电脑,提出问题1. 学生独立思考,口述解决问题1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问题2. 学生猜想问题2的答案 注意:1、教师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1时的思维闪光点给予肯定. 2、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给予引导,学生能猜想出平行线的性质可以,不能猜想出平行线的性质也可以,不强求. |
利用情境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已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2产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
[活动2] 问题: 1、如图a//b,直线c与a、b相交,∠1与∠5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猜想? 问题2: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其它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选择一对同位角比较它们的数量关系,你的猜想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适当的方法,探究同位角的关系.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探究过程及得到的结论.其他小组成员就探究过程和结论提出质疑.汇报的学生作出说明. 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结论提出问题2.学生猜想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动手验证猜想. 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或直接测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 注意:1、教师要关注引导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方法探究同位角的数量关系. 2、学生得到∠1=∠5后,教师接着问∠4与∠8、∠2与∠6、∠3与∠7的关系. |
仅仅只探究∠1与∠5的关系使要研究的对象单一化,明确化,方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研究,有利于学生汇报探究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3帮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
问题与情境 |
师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活动3] 问题: 1、如图,如果a//b,c与a、b相交,那么∠2与∠3,∠2与∠4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并说出理由? 2、根据以上结论,你能说出平行线还有什么性质吗? 3、你能动手验证一下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吗? |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相互说理. 学生演排写出说理过程. 教师注意规范书写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归纳总结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独立思考,验证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
由平行线性质1探究平行线性质2、性质3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由“说点儿理”过渡到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的自然延续. 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 |
[活动4] 问题1: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0,∠B=1500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2: 如图,已知DE//BC,∠ADE=54.,∠BFE=126., (1)图中还有等于54.的角吗? (2)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具体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2.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 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及正确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 学生进行简单说理的准确性、规范性 3、 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
通过具体问题在次强化平行线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发展符号感,逐步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区别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问题与情境 |
师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活动5] 问题: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布置作业 作业根据学生的层次,采用分层完成. A层同学:完成第25页练习,第1、2题 B层同学:完成第25页练习,第3、4题 C层同学:一道探索题:如图7,已知直线a∥b,c∥d,∠1=115°,猜想∠2与∠3,∠3与∠4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求∠2、∠3、∠4的度数,验证你的猜想. |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自检掌握情况.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能否用文字、字母符号等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通过自主探索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 |
7、如图3.3-10,是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
6、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着中间的折痕剪开,得到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使得它们有一条相等的边是公共边,能拼出多少种不同的几何图形?画出这些图形来。
5、给出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如图3.3-9,要求用其中一个剪成底面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另一个剪成上下底面是等边三角形的直三棱柱。请你设计一种剪拼的方法,分别在图上用虚线画出来。
4、一个几何体的顶点数是9,棱数是16,面数应是 。
3、下列平面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
2、下列图形是一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
1、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 ( )
A、圆柱 B、棱柱 C、圆锥 D、棱锥
5.3 展开与折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