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通过对观察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⒉通过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⒊通过对家乡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用坐标确定位置的必要性.结合生活实例和经历,师生互动探索,从而体现和运用直角坐标思想,通过动手画图,观察发现坐标变化,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来理解这些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⒈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⒉经历图形坐标变化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⒊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的思想,并能利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人交流的合作性等多样评价目标的积极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表现不明显的学生予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自由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游郢中名胜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钟祥市第二中学 曾丽华
整个新课讲授分为五个步骤来完成.
〈一〉、情境引入
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
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又同向行驶,那么两辆汽车行驶路径所夹的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利用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已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这样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效果,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二〉、探索新知:这一环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为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通过设计六个问题,采用多媒体演示,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问题1: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1与∠2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猜想?
这时教师让学生画出图形,后放开让学生观察、讨论,启发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或剪一组同位角中的一个,把它贴到另一个上面,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其它方法进行探索.
学生亲手操作寻求数学结论,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问题2: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其它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一组同位角的关系来探究其它同位角之间的关系,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问题3:在上图中再任意画一条直线d 与a、b相交,选择一对同位角比较它们的数量关系,你的猜想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亲手操作验证猜想,并把各自的猜想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性质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1,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问题4:如图,如果a//b,c与a、b相交,那么∠2与∠3,∠2与∠4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并说出理由.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推导过程,并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评出叙述最好的两名同学板书说理过程,教师给予评析,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
问题5:根据以上结论,你能说出平行线还有什么性质吗?
引导学生类比性质1,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问题6:你能动手验证一下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吗?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让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与感受.
由平行线的性质1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由“说点儿理”过渡到说理,体现说理推理,是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
〈三〉、尝试应用
这个环节是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0,∠B=1500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此题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所求的度数.通过此题练习可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2:如图,已知DE//BC,∠ADC=540,∠BFE=1260.
(1)、图中还有等于540的角吗?
(2)、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问题2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设计问题的目的
是为了使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问题“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养成归纳、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作业根据学生的层次,采用分层完成.
A层同学:完成第25页练习,第1、2题
B层同学:完成第25页练习,第3、4题
C层同学:一道探索题:如图,已知直线a∥b,c∥d,∠1=115°,猜想∠2与∠3,∠3与∠4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求∠2、∠3、∠4的度数,验证你的猜想.
分层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⒈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选用启导探索法来开展教学.通过教师、学生共同活动,采取分工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这样教学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⒉学法分析:
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学会”,关键是使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通过本节平行线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对图形进行观察、探索、想象、比较、综合、归纳,经过大脑加工、组合,转换为一种理性认识,得到所需的结论和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能初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⒉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⒊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方法.
4.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
问题与情景 |
师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活动1: 1)这些平行线的例子,你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
教师演示课件,依次展示铁轨,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平行线,学校跑道,树林,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
让学生体验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想画平行线的欲望。 |
2)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哪些性质?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 |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推举一人回答。 |
通过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为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作好铺垫。 |
3)请你通过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 |
教师让学生通过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同学给予指导,并演示课件,展示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 |
与后面多种方法画平行线形成一种对比,为下一个活动作好准备。 |
活动2: 1)李强画平行线是通过画什么角相等来得到平行线? |
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李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过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
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 |
2)你能用其它方法来画平行线吗? |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体验活动中的各种感受。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
3)请你说出画平行线的方法及其平行的道理 |
小组代表向同学们展示本组图形,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小组代表进行说明,教师给予肯定。 |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
4)请你说出张明同学所画平行线平行的道理,你能否根据张明的画法再次产生新的画法 |
要求学生观察“活动1”中张明同学的画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可演示课件,展示用菱形的方法得到平行线,并告诉学生,在今后学习了四边形的知识后,就能明白其平行的道理。 |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5)不用作图工具,通过折纸能得到平行线吗? |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先看书,教师再演示课件,展示折纸过程,学生模仿制作并简单说理 |
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使学生在“玩”中接受数学,运用数学 |
活动3: 1)它们各自运用前面哪一种方法画平行线的? |
教师演示课件,依次展示铁轨,木工师傅画平行线,学校跑道,树林,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逐一点评。 |
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
2)正值插秧季节,你能帮父母在秧田打行距吗? |
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插秧图。 |
|
活动四: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
回顾本节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
活动1: 情景激趣,导入实验 |
情景激趣,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为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作好铺垫。 |
活动2: 动手实验,探究创新 |
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画平行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活动3: 联系实际,铸就能力 |
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
活动4: 归纳小结,体验感受 |
回顾本节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