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388  205396  205402  205406  205412  205414  205418  205424  205426  205432  205438  205442  205444  205448  205454  205456  205462  205466  205468  205472  205474  205478  205480  205482  205483  205484  205486  205487  205488  205490  205492  205496  205498  205502  205504  205508  205514  205516  205522  205526  205528  205532  205538  205544  205546  205552  205556  205558  205564  205568  205574  205582  447090 

2.如图,点A、B、C、D在同一个圆上,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把4个内角分成8个角,在这8个角中,有几对相等的角?请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如图,△ABC的3个顶点都在⊙O上,∠ACB=40°,则∠AOB=_______,∠OAB=_____。

试题详情

3.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_____。

试题详情

2.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_,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____.

试题详情

1.顶点在_______,并且________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试题详情

1.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时排水8 m3,6 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的时间t(h)将如何变化?

(3)写出t与Q之间的关系式;

(4)如果准备在5 h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多少?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时12m3,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解:(1)8×6=48(m3).

所以蓄水池的容积是48 m3.

(2)因为增加排水管,使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所以将满池水排空所需的时间t(h)将减少.

(3)t与Q之间的关系式为 t=.

(4)如果准备在5 h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9.6(m3).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时12m3,那么最少要=4小时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Ⅳ.课时小结

   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具体步骤是:认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Ⅴ课后作业

   习题5.4.

为了预防“非典”,

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

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

间x(分钟)成为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

(如右图),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

每立方米的含药量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1)y=x,  0<x≤8  y=

   (2)30

   (3)此次消毒有效,因把y=3分别代入y=x,y=,求得x=4和x=16,而16-4=12>10,即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m3的持续时间为12分钟,大于10分钟的有效消毒时间.

试题详情

2.如下图,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2).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要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只要把A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k1,k2,求点B的

坐标即求y=k1x与y=的交点.

   [生]解:(1)∵A(,2)既在y=k1x图象上,又在y=的图象上.

k1=2,2.

∴k1=2,  k2=6

∴表达式分别为y=2x,y=.

y=2x,

(2)由    得2x=,

y=

∴x2=3

∴x=±.

当x=-时,y=-2.

∴B(-,-2).

Ⅲ.课堂练习

试题详情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Ⅱ. 新课讲解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

为什么?

(2)当木板画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清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

行交流.

[师]分析: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两个

变量,然后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去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

则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请大家互相交流后回答.

   [生](1)由p=得p=

   p是S的反比例函数,因为给定一个S的值.对应的就有唯一的一个p值和它对应,根据函数定义,则p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S=0.2 m2时,   p==3000(Pa).

   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3000Pa.

   (3)当p=6000 Pa时,

   S==0.1(m2).

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0.1 m2.

(4)图象如下:

(5)(2)是已知图象上某点的横坐标为0.2,求该点的纵坐标;

(3)是已知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不大于6000,求这些点所处的

位置及它们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下面我要提一个问题,大家知道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支双曲线、它们要么位于第一、三象限,

要么位于第二、四象限,从(1)中已知p=>0,所以图象应位于第一、三象限,为什么这位同学只画出了一支曲线,是不是另一支曲线丢掉了呢?还是因为题中只给出了第一象限呢?

   [生]第三象限的曲线不存在,因为这是实际问题,S不可能取负数,所以第三象限的曲线不存在.

   [师]很好,那么在(1)中是不是应该有条件限制呢?

   [生]是,应为p= (S>0).

   做一做

1.   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

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

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R/Ω
3
4
5
6
7
8
9
10
I/A
 
 
 
 
 
 
4
 

[师]从图形上来看,I和R之间可能是反比例函数关系.电压U就相当于反比例函数中的k.要写出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确定k(U),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可,而图中已给出了一个点的坐标,所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填表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

   [生]解:(1)由题意设函数表达式为I=

∵A(9,4)在图象上,

∴U=IR=36. 

∴表达式为I=.

蓄电池的电压是36伏.

(2)表格中从左到右依次是:12,9,7.2,6,4.5,3.6.

   电源不超过10 A,即I最大为10 A,代入关系式中得R=3.6,为最小电阻,所以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R≥3.6这个范围内.

试题详情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