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464  205472  205478  205482  205488  205490  205494  205500  205502  205508  205514  205518  205520  205524  205530  205532  205538  205542  205544  205548  205550  205554  205556  205558  205559  205560  205562  205563  205564  205566  205568  205572  205574  205578  205580  205584  205590  205592  205598  205602  205604  205608  205614  205620  205622  205628  205632  205634  205640  205644  205650  205658  447090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 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 情感目标 

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题详情

3.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

(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试题详情

2.课标要求: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试题详情

1.地位和作用 

(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淮安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试题详情

6.2角(2)

题目
6.2角(2)
教学目标
会利用三角尺、圆规、量角器、直尺等画图工具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在操作活动中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利用绘图工具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难点
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式
教学工具
三角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些特殊的角度我们可以用一副三角尺画出
例如∠AOB=45°+30°=75°
∠AOB=45°-30°=15°

 
 
 
 
说明:0°到180°之间的所有15°的整数倍角都可以用三角尺画出
用量角器可以画出0°到180°之间任意角度
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    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用圆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2.    任意画一点O画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CE,交OA于点C
3.    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弧CE于点D
4.   

B

 
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与∠AOB相等的角

O
 

OC将∠AOB分成相等的两部分,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我们还可以得到:

如果OC是∠AOB的角平分线

则∠AOC=∠BOC=∠AOB

反过来如果∠AOC=∠BOC或者∠AOC=∠AOB,  ∠BOC=∠AOB

则OC是∠AOB的角平分线

O
 

 

∠AOD=80°,OB是∠AOC的角平分线,

∠AOB=30°试求∠AOC、∠COD的度数

解:∠AOC=2∠AOB=2×30°=60°

∠COD=∠AOD-∠AOC=80°-60°=20°

练习:

P208 1、2

作业:

P209 3、4

 
 
 

试题详情

3、能借助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   业:P125习题4.2:1。

教学后记:学生能判断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但不会说,说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大部分同学会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的中点是平分线段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会用字母表示中点的性质。

试题详情

3、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即AM=BM=AB

 

小   结:1、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试题详情

2、如何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

一种方法是把它们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

画一条直线l,在l上先作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点,点D与点B位于点A的同侧。

(1)   如果点D与点B重合,就说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记作AB=CD

(2)   如果点D在线段AB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

(3)   如果点D在线段AB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

 

另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练习:P125随堂练习:1、2

试题详情

1、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先作一条射线AB,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记作a),再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截取AC=a

试题详情

2、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难点: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观察发现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活动准备:

放映图片:从图片说明“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引出――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