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487  205495  205501  205505  205511  205513  205517  205523  205525  205531  205537  205541  205543  205547  205553  205555  205561  205565  205567  205571  205573  205577  205579  205581  205582  205583  205585  205586  205587  205589  205591  205595  205597  205601  205603  205607  205613  205615  205621  205625  205627  205631  205637  205643  205645  205651  205655  205657  205663  205667  205673  205681  447090 

教材第58页练习;习题6.2中第1、2、4题.

试题详情

展示问题:教材第56页图.

(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2)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3)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

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

教师说明: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例  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

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思考题:

由学生动手画图并解答.

归纳:

试题详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坐标方法的另一个应用.

试题详情

关于教材的处理

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材中的两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已较为熟悉,较为简单,不太容易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意识要有一个比较大但又贴近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要富有进行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要富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既感觉到一种联系,但又感觉到一种距离且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解决。因此,我把教材的活动2作为课外作业,改编了活动1,增添了“室内寻宝”、“电话传图”两个活动,我相信这学生应用意识提高需要这样思维含量高的且有价值的问题。

试题详情

3.3  应用:请设计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图案(老师可提供参考图案,学生可采用),按照刚才方法奇数排和偶数排的同学相互传递,看看他人能否收到你的图形?

图形传递成功后的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肯定与赞扬声中,再次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本环节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结

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认识、收获等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体会到坐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老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画龙点睛式总结:在实际问题中遇到什么情况时,可用坐标法解决?怎样用坐标法解决?你能再举一些用坐标法解决的实例吗?

作业布置:收集一些校园或自己家附近有代表性的建筑,绘制出相关的平面分布图。

试题详情

3.2 探究:此问题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难度:一是情景新,没有前面“报告位置”、“室内寻宝”两个活动中明显暗示用坐标法解决的痕迹;二是图形比较复杂,影响了学生的观察与联想。为此,我首先简化图形,若学生还是找不到传递的办法,可暗示:小菲传递的是一个组数据,在这个暗示下,学生可能猜想出两种办法:①传递四条边的长度;②传递四个顶点的坐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办法,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四边形、操作、观察、讨论、发现:已知四条边的长度,并不能确定四边形的形状,因为它的四边还可以动,四个顶点位置也可以动,对方显然无法画出你的图形。这样就否定了第一种办法,但悟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对方准确地画出四个顶点的位置,于是学生不难明白第二种方法正确性,因为学生知道:用坐标可以准确表示点的位置,至此问题基本解决。接下来的具体传递过程由学生完成: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然后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菲用电话传递(传递时,不仅要说明点的坐标,还要说明如何连结各点),其他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点画出图形。同法传递三角形,对方就准确无误的画出了船的图案。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②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坐标系是勾通图形与数量之间关系的桥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试题详情

3.1 问题情境:小菲非常关心北京2008年奥运,特为奥运会设计一个船的图案“   ”,正准备给北京方面发个传真,不巧,停电了,怎么办?小菲灵机一动,在图上比比画画一翻,很快用电话将图案准确无误地传到北京,你知道小菲用得是什么办法吗?

试题详情

2.3  应用:作为本活动的延伸,接下来请每个同学记下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老师让坐标出现在屏幕上的同学举起手,拿起花束,其它同学观察所组成的图案,这意在回应本章开篇提到的建国50周年庆典活动中的背景图案是如何组成的?从而丰富学生用数学的体验。

[活动3]  电话传图

试题详情

2.2  探究:开始学生可能凭直觉找,速度慢,即使找着,也不一定敢确认,老师应及时提醒,有没有又快又准的办法呢?促使学生想到:要确定宝物的准确位置,必须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模型。怎样找坐标系?放手让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老师只需在必要时给予点拨。

点拨一:仔细观察甲乙两同学坐标有何特点?学生不难发现两坐标关于y轴对称,于是y轴被确定。

点拨二:请再仔细观察甲、乙两同学的坐标,你有何新的发现?即发现第一排同学的纵坐标都为3,进而推算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的纵坐标,学生不难悟出x轴在第四排上,因为只有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从而在学生交流讨论,老师点拨引导中突破了难点。

坐标系建好后,学生很快找到宝藏,为使学生更强烈感受到坐标系的作用,不妨再换几个藏宝地点让学生找。

[设计意图:①使学生在活动1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突出本课重点;②在寻找坐标系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1创设情景:已知第一排甲同学已知第一排甲同学坐标为(-2,3),乙同学坐标为(2,3),藏宝地点的坐标为(-3,-1),你知道宝物藏在哪位同学的座位下吗?谁先找到,宝物归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