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503  205511  205517  205521  205527  205529  205533  205539  205541  205547  205553  205557  205559  205563  205569  205571  205577  205581  205583  205587  205589  205593  205595  205597  205598  205599  205601  205602  205603  205605  205607  205611  205613  205617  205619  205623  205629  205631  205637  205641  205643  205647  205653  205659  205661  205667  205671  205673  205679  205683  205689  205697  447090 

6.2  中位数与众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4.小结

   (1)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首先将这n个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若n是奇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n是偶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在一组数据中,我们把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试题详情

3.例题教学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安排例题.

试题详情

2.探索活动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从而引进众数.一般来说,商店应多进众数所对应的尺码的男衬衫.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可考虑补充一些应用众数的实例.

试题详情

1.情境创设

   (1)课本提供的情境,是为了说明“平均数”不能准确反映“平均水平”,教学中也可设计其他的情境,只要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即可.

(2)结合课本中的“讨论”,还可选用以下的情境: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1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

   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约等于39.6码,中位数等于 39.5码.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39.6码和39.5码的鞋子,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中,鞋店比较关心什么?

试题详情

3.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试题详情

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试题详情

6.2  中位数与众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4.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其中,又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而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它会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体操比赛中,为了避免个别裁判不正常打分的影响,一般是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个最低分,然后求余下分数的平均数,这样就能减少极端数据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

   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例如,我们用众数的方法,能够统计出一般人所穿衬衫或裤子最受欢迎的尺寸.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众数有关系,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

   (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

   (1)仅需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

   (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