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6.4平行 教学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高红梅 赵福年
教 材: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课 题:平行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①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过程目标:①体验平行线概念的探究过程;②经历画平行线的方法,了解平行线的性质;③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①体会合作讨论交流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快乐;②感受“实践出真知”,体验动手操作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愉悦.
学法教学法:
学 法: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直观感知、操作确认.
教 法:牵线引导,关键处点拨
教 具:正方体框架,两根直的木条,三角板,投影仪
教学思想:
①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②渗透平移观念;③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重 点:①探究平行线概念;②平行线画法
难 点:平行线概念的引入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温故孕新 生活中很多建筑由平行线或垂直线构成的,投影课本中P217图案,在下列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 这些图案中主要有什么特殊线条?既然平行线在图案中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索什么叫平行线以及如何画平行线. 分析:一开始展示学生熟悉的图形(课本两幅画),接着用一句俗话提示学生要观察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引出师生的对话点.教学活动由此展开,并使学生在愉快中进入学习活动. 板书:7.4平行 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 (一)平行线 同学们课前预习这一节后,了解这一节主要讲什么? 1、同学们能否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一支笔作为另一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已知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完成后一位同学用两根木条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若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用彩色粉笔将(3)重合去掉) 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 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学生活动 学生主讲,答对给予掌声,答错帮助纠正. 学生动口,创设师生“对话点”.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问用笔摆一摆,分类有三种:(1)相交 (2)平行 (3)重合 同学摆得不对,其他同学纠正. 指名学生回答,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 |
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5、在刚刚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 6、可以这样理解平行线呢?出示幻灯片: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平行线.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做平行线. (4)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7、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 8、自学课本后,你知道两条平行直线如何表示吗?如何用字母表示? 板书: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 分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身边的工具,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多角度思维,判断平行概念的正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平行线画法 1、我们知道什么叫平行线,那么用直尺和三角板或者一副三角板如何画一条直线 2、大家发挥想象每一步骤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分析:一波未平,一波未起,刚讨论结束,教师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
小组竞争抢答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说些什么叫平行线. 讨论、对照平行线定义,同学在小组内讨论辩析,推选一名学生讲解. 小组讨论交流,竞争抢答. 学生回答并动手写一写. 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说自己小组如何作的. 学生打开书218页. |
三、把握质疑,巧于思考 出示幻灯片(图7-22) 提问: (1)图中哪些道路与解放路平行? (2)经过人民广场,并且与解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 (3)能否经过人民广场再修一条道路与解放路平行吗?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感知(板书)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已知直线平行. 书P218,动手完成做一做,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看看是否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行? 同学们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真是实践出直知啊!我这里有两句话,看看是否正确,看投影幕: (1)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书籍直线平行; (2)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分析:刚平息的课堂,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又把学生的口味调出来了,课堂又活起来了,学生先动口,后动手,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活动性、开发性、合作性,创造了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 四、灵活运用,体验成功 1、练习书P218-219 1、2 2、有一处两岸平行的河岸(AB∥CD),分别在两岸修两条平行的公路a、b,请你设计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案. 分析: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的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又考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起到前呼后应的 |
学生观察图完成(1)、(2)并用自己的生活实际议一议(3) 在书上完成做一做. 讨论并辩析. 学生自我展示 |
作用. 五、学生小结,形成结构 1、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分析:还是学生小结好,这样体现本节课的“会学、会用、难忘”之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体系. 六、推荐作业 书第219页1、第220页3 七、板书设计 7、4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 2、平行线的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1)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画无数条. (2)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总评:整个教学设计把学生已有学生和所学的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角度成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体现了人人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落实了“学生积极参与就是成功”的这一新课程理念. |
|
(1)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讨论结果出来后,让学生齐读)
小 结:1、会画图: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熟悉平行的两条性质: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作 业:课本P137,习题4.5:2、3。
教学后记:学生对平行是比较熟悉的,能从生活中找到平行,也能认识生活中的平行线。会用“∥”表示平行线,但学生不习惯用大写字母表示点,用小写字母表示线,变成乱套。大部分同学会画:过直线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表面上理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把这平行的性质派上用场。
|
|||
(1) 如上图,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2) 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它与(1)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3) 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
直线m,记作l∥m。
2、你能借助三角尺画平行线吗?
4.小结
当所处理的数据较多时,手工计算的效率较低,运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方法就能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数据的讨论和对结果实际意义的解释.
3.例题教学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安排例题.
2.探索活动
让学生自己探索操作,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