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587  205595  205601  205605  205611  205613  205617  205623  205625  205631  205637  205641  205643  205647  205653  205655  205661  205665  205667  205671  205673  205677  205679  205681  205682  205683  205685  205686  205687  205689  205691  205695  205697  205701  205703  205707  205713  205715  205721  205725  205727  205731  205737  205743  205745  205751  205755  205757  205763  205767  205773  205781  447090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会简单的说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分别与已学过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有关.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角、相交线以及平行线等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内切圆及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上充分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顺利的突破难点,为学生的有效思维营造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画、折等实践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通过画图、折纸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会交于一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应用和自主探究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试题详情

2、选做题:

(1)一个三角形有    条中线、    条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    部。

(3)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度,∠A=40度,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DB=    

[教学反思]

   本课题设计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暴露了知识发生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必然性.教学先从学生折纸开始,让学生体验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存在及其性质,而后通过尺规作图,加深学生对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增加了数学学习兴趣.讲三角形高时,学生也想用折纸折出三角形高,结果碰到困难(钝角三角形),使新、旧知识大碰撞,加速知识同化.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时,课堂出现很多三角形结构,并让同学解释,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也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增强学生

学习数学的热情,整堂课都以学生操作、探究、合作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动手、合作、概括能力.

试题详情

1、必做题:教科书75页习题7.1第4、5题。

试题详情

3、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要求学生能验证、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试题详情

2、三线定义.

试题详情

1、请小组同学回忆一下本课主要内容,由师生共同用较准确语言描述.

试题详情

3、请举出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试题详情

2、如图6,△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设∠B=α,请你用α的式子表示∠AFC的度数。

试题详情

1、如图5,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吗?

(1)   DE是△BDC的中线。

(2)   BD是△ABC的中线

(3)   AD=CD、BE=EC

(4)   ∠C的对边是DE。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