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588  205596  205602  205606  205612  205614  205618  205624  205626  205632  205638  205642  205644  205648  205654  205656  205662  205666  205668  205672  205674  205678  205680  205682  205683  205684  205686  205687  205688  205690  205692  205696  205698  205702  205704  205708  205714  205716  205722  205726  205728  205732  205738  205744  205746  205752  205756  205758  205764  205768  205774  205782  447090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试题详情

1.在如图给出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l1的平行线l2的方法,其依据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筒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试题详情

4、运用多媒体等作为教辅工具:运用flash演示画图、折纸以及用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位置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扫除学生从形象思维难以跨越到抽象思维的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试题详情

3.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课堂上通过同学们在折纸、画图等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丰富学生对此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层层设问,启发诱导,设计适当的铺垫,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是替代他们思考,并鼓励探究多种不同问题,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更大的收获.

试题详情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与已学过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有关,讲解时将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既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又可帮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试题详情

1.情境创设法:利用同学们身边的跳远成绩的测量,引出三角形的特殊线段,使数学能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更能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基于这点,我设计了一些利用三角形这三种重要线段性质解决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及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试题详情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既可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积极交流,表达思想又可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本节课中我让学生以小组进行探究,归纳图形特征,做到仔细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抽象概括.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试题详情

2.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与垂线、角的平分线有很强的联系,但又有区别,故要用类比法讲清其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复习已学内容.

试题详情

1.本课时内容教学重点主要是正确了解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充分地建立起来,对高的认识以及如何作出三角形的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钝角三角形高的认识更是有一定的难度.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从折纸或画图入手,获得三种线段的直观形象,进一步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