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607  205615  205621  205625  205631  205633  205637  205643  205645  205651  205657  205661  205663  205667  205673  205675  205681  205685  205687  205691  205693  205697  205699  205701  205702  205703  205705  205706  205707  205709  205711  205715  205717  205721  205723  205727  205733  205735  205741  205745  205747  205751  205757  205763  205765  205771  205775  205777  205783  205787  205793  205801  447090 

45.解析:要想BEDF平行,就要找平行的条件.题中只给出了∠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那么我们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呢还是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经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知道∠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则∠BFD=∠A+∠ADF.而∠ADF是∠ADC的一半,∠ABE是∠ABC的一半,所以我们选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证平行.

   解:BEDF平行.理由如下:

   由n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

   因为∠A=∠C=90°,

   所以∠ADC+∠ABC=180°.

   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

   所以∠ADFADC,∠ABEABC

   因为∠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

   所以∠BFD=∠A+∠ADF

   所以∠BFD+∠ABE=∠A+ADC+ABC=∠A+(∠ADC+∠ABC)=90°+90°=180°.

   所以BEDF平行.

试题详情

44.解析:在第(1)和第(2)问中,没有说明所给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我们要进行分类讨论.在第(3)问中,只给出了三边长都是整数,而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其最长边小于8cm,我们可以用列表法一一列出各组边长.

   解:(1)如果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6cm.

   (2)如果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分别为6cm和4cm.

   如果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5cm.

   (3)因为周长为16cm,且三边都是整数,所以三角形的最长边不会超过8cm且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用列表法,求出其各边长如下:

   7cm,7cm,2cm;6cm,5cm,5cm;6cm,6cm,4cm,共有这三种情况.

试题详情

43.解析:本题要求ACAB的边长的差,且ACAB的长度都不知道,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分析题中条件: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即AC-AB+CD-BD=5,又AD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AC-AB=5.

   解:AC-AB=5.

试题详情

42.解析:本题已知一边长和三条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另外两边长,三边相加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

   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C×BE,即16×3=4×AC,所以AC=12.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B×CF,即16×3=6×AB

   所以AB=8.

   所以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12+8=36.

试题详情

41.解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

解:因为AIBICI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所以∠BAD=BAC,∠ABI=ABC,∠HCI=ACB

   所以∠BAD+∠ABI+∠HCI=BAC+ABC+ACB(∠BAC+∠ABC+∠ACB)=×180°=90°.

   所以∠BAD+∠ABI=90°-∠HCI

   又因为∠BAD+∠ABI=∠BID,90°-∠HCI=∠CIH

   所以∠BID=∠CIH

   所以∠BID和∠CIH是相等的关系.

试题详情

40.解析:我们可以用字母代替甲、乙、丙、丁,用角度代表方向.把题中数据与图形一一对应,利用各方向的关系可求出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方向.

   解:设甲岛处的位置为A,乙岛处的位置为B,丙岛处的位置为D,丁岛处的位置为C.如图:

  

   因为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

   所以CDAB

   因为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

   所以∠ACD=52°.

   所以∠CAD=180°-90°-52°=38°.

   所以丁岛在甲岛的东偏北38°方向.

   因为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

   所以∠BCD=40°.

   所以∠CBD=180°-90°-40°=50°.

   所以丁岛在乙岛的西偏北50°方向.

试题详情

39.解析:要想求∠EDF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平角定义,只要能求出∠EDB即可.而∠EDB在三角形BDE中,只要能求出∠B就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EDB.而∠B又等于∠C,题中告诉了三角形DFC的一个外角∠AFD=140°,所以我们能得出∠C的度数.

   解:因为∠AFD是三角形DCF的一个外角.

   所以∠AFD=∠C+∠FDC

   即140°=∠C+90°.

   解得∠C=50°.

   所以∠B=∠C=50°.

   所以∠EDB=180°-90°-50°=40°.

   所以∠FDE=180°-90°-40°=50°.

试题详情

38.A

(点拨:由∠1=∠2,知AD平分∠BAE,但AD不是三角形ABE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虽然经过三角形ABDAD的中点G,但BE不是三角形ABD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ADH,故CH是三角形ACDAD上的高,(3)正确.应选A.)

试题详情

37.C

(点拨:因为EGAD,交点为HAD平分∠BA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中,∠1=90°-,在三角形ABC中,易知∠BAC=180°-(∠2+∠3),  所以∠1=90°-[180°-(∠2+∠3)]=(∠3+∠2).  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

   所以∠G=∠1-∠2=(∠3+∠2)-∠2=(∠3-∠2). )

试题详情

36.A

(点拨: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若长度分别为2cm、4cm、6cm,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4cm、6cm、8cm,则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4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6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即分别为2cm、4cm、6cm、8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1,故应选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