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5741  205749  205755  205759  205765  205767  205771  205777  205779  205785  205791  205795  205797  205801  205807  205809  205815  205819  205821  205825  205827  205831  205833  205835  205836  205837  205839  205840  205841  205843  205845  205849  205851  205855  205857  205861  205867  205869  205875  205879  205881  205885  205891  205897  205899  205905  205909  205911  205917  205921  205927  205935  447090 

4.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试题详情

3. a取什么值时,代数式4a+2的值

(1)大于1? (2)等于1?  (3)小于1?

试题详情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1>3;     (2)2-x<1;

(3)2(x+1)<3x;  (4)3(2x+2)≥4(x-1)+7.

试题详情

1.下面方程或不等式的解法对不对?为什么?

(1)       由, 得

(2)       由,得

(3)       由,得

(4)       由,得.

试题详情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8<3;  (2)3x>7; 

(3)x-1≤2. (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变形的方法和其依据)

问: 通过以上例题的解答,我们来总结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作一下比较,看看他们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由学生得出以下结论,教师作适当的总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必须改变.

试题详情

小华在3月初栽种了一棵小树,小树高75cm,小树成活后每周长高2.5cm,估计几周后这棵小树超过100cm.

解:设x周后这棵小树的高度超过100cm.

根据题意,得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问: 这些不等式中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多少,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什么样的代数式?这些不等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with one unknown).

说明: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试题详情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1;    (2)6-(x-1)<1.

试题详情

1.直接写出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1)-x<2;       (2)1-x <x-1;    

 (3)2x-3>1;      (4)≤x.    

试题详情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

学生活动: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或注意问题等等.

[教法说明]课堂归纳总结由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上课听讲精神集中,还可以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试题详情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寨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通过完成一组练习,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填空:

(1)        (2)

(3)        (4)

学生活动:4个学生说出答案,同桌同学给予判断.

[教法说明]通过完成本练习,进一步巩固、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同时也为顺利完成本节例2做个铺垫.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表示相乘,那么

表示什么呢?(注意:具有广泛性)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这又根据什么呢?(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也就是  

请同学们回答的结果怎样?那么(是正整数)如何计算呢?

;____________个

   运用了________律和________律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

  (是正整数)

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什么运算?(答:乘方运算)什么的乘方?(积的乘方)

通过刚才的推导,我们已经得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把它概括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要求同桌相互交流,互相纠正补充.达成一致后,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训练了他们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运算形式        运算方法         运算结果

提出问题:这个性质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适用吗?如

学生活动:在运算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是理解性质、推导性质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后板书.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例1  计算:

(1)       (2)

(3)       (4)

学生活动:每一题目均由学生说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教法说明]对例1的处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说”,教师“写”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如(1)(2)(4)小题中“-”号的处理,并强调解题程序以及幂的乘方性质的运用,同时提出把着做一个数进行运算.

练习一

(1)计算:(回答)

     ②     ③      ④

(2)计算:

        ②

       ④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②      ③

学生活动:第(1)题由4个学生口答,同桌或其他学生给予判断.

      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或前后桌互阅,教师抽查.

      第(3)题由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可检查学生对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第(2)题学生互阅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若出现问题由同学指出,有时比老师指出效果要好.第(3)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应用性质时易出现的,所以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对每个问题都应予以强调.

4.综合尝试,巩固知识

例2  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各做一题,各派一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

学生已具备综合运用性质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解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

5.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练习二

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两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此时学生已能准确运用幂的三种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但在计算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在学生板演时,师生共同订正,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        (2)

(3)       (4)

(5)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研究,讨论得出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说出答案.

[教法说明]此组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