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7106  207114  207120  207124  207130  207132  207136  207142  207144  207150  207156  207160  207162  207166  207172  207174  207180  207184  207186  207190  207192  207196  207198  207200  207201  207202  207204  207205  207206  207208  207210  207214  207216  207220  207222  207226  207232  207234  207240  207244  207246  207250  207256  207262  207264  207270  207274  207276  207282  207286  207292  207300  447090 

4、1纳米=10-9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50纳米=__________________米。

试题详情

3、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当x____________时,分式的值等于零。

试题详情

1、当x_____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

试题详情

(六)、作业布置:

    1、课本P107练习

    2、拓展训练--“创”对称,感受快乐

(1)请你用一个圆,两个三角形,三条线段创作一幅简笔画,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并配上标题。

(2)自由设计、创作一副轴对称作品(可以是剪纸、折纸、扎眼、“墨迹”画… … )

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试题详情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做一做:A、请用两块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板一边重合拼轴对称图形,你能拼出多少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

B、变成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创作过程,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五)、复习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

试题详情

(二)、“识”对称,理解特征    1. 结合学生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想一想等学生活动,让学生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找一找:你能找出投影中的路标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2)画一画:下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画一画,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任意梯形  等腰梯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

对的
称条
轴数
 
 
 
 
 
 
 
 
 

(3)猜一猜:下列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文字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原来的字分别是什么字?

(4)想一想:请在下面这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内在的规律,然后在横线


 
上填上适当的图形:

试题详情

(一)、“折”对称,游戏激趣

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纸折一折千纸鹤、折一折纸飞机等。

(从“折”纸游戏引入,结合民间艺术、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的物体,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试题详情

   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大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同时感受到轴对称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再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并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从而真正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案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三角板等

试题详情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轴对称丰富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中的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