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它们为一次函数(linear function).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是常数,k≠0.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常数k≠0)出叫正比例函数(direct proportional function).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问题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 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
s=570-95t.
说明 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问题2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50+12x.
问题3 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2.通过“思考”与“探究”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中的探索与创造,发展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
好习惯。
[教学重点] 坐标轴上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发现问题(展示课件)
二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由课件中的“探究”总结:(板书)
x轴,y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三 触类旁通,拓展问题
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展示课件)
练习:(展示课件)
四 回顾反思,总结方法(学生总结,展示课件)
五 反馈落实,作业布置
基础题:课本107页复习巩固第3题、第2题
巩固提高题:练习册58页1、2、3、6、8、11、13
59页1、2、8
[教学反思]:
1. 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3.1.2平面直角坐标系(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掌握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能由点的位置写出其坐标。
能力目标:
3、点的坐标: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做点的坐标。
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应的数值。
三 触类旁通,拓展问题
例1写出图中各点的坐标(展示课件)
观察、总结各象限的符号
练习:课本91页复习巩固第1、3题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展示课件)
小结:不同的建系方式可得出多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例3 课本90页探究(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生生、师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总结)(根据课时量可放在第三课时讲)
小结: 对于不同的建系方法,同一个点的坐标是不同的。但从点的坐标简单起见,选择一种最优方法。
四 回顾反思,总结方法(学生总结,展示课件)
五 反馈落实,作业布置
基础题:课本92页复习巩固第5题、93页第7题
提高题:课本93页第9、10题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1、平面直角坐标系(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板书讲解)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x-axis)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y-axis)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数轴(展示课件)
上面两个问题启发我们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
引入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位置?例:影剧院中的座位,教室里的座位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