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9048  209056  209062  209066  209072  209074  209078  209084  209086  209092  209098  209102  209104  209108  209114  209116  209122  209126  209128  209132  209134  209138  209140  209142  209143  209144  209146  209147  209148  209150  209152  209156  209158  209162  209164  209168  209174  209176  209182  209186  209188  209192  209198  209204  209206  209212  209216  209218  209224  209228  209234  209242  447090 

3.在宽为30米的街道东西两旁各有一楼房,从东楼底望西楼顶仰角为45°,从西楼顶望东楼顶,俯角为10°,求西楼高(精确到0.1米).

第五课时 

解直三角形应用(四)

试题详情

2.如图6-24,在高出地平面50米的小山上有一塔AB,在地面D测得塔顶A和塔基B的仰面分别为50°和45°,求塔高.

试题详情

1.某一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78°,此时测得烟囱的影长为5米,求烟囱的高(精确到0.1米).

试题详情

(三)总结与扩展

请学生总结:通过学习两个例题,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具体说,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正切或余切解直角三角形,从而把问题解决.

本课涉及到一种重要教学思想:转化思想.

试题详情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应用正弦及余弦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有时还经常应用正切和余切来解直角三角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2.例题分析

例1.如图6-21,厂房屋顶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跨度为10米,∠A-26°,

求中柱BC(C为底边中点)和上弦AB的长(精确到0.01米).

分析:上图是本题的示意图,同学们对照图形,根据题意思考题目中的每句话对应图中的哪个角或边,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由题意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A=26°,AC=5米,可利用解Rt△ABC的方法求出BC和AB.

学生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大部分学生可自行完成

例题小结:求出中柱BC的长为2.44米后,我们也可以利用正弦计算上弦AB的长。

如果在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效果会更好,不仅使学生掌握选何关系式,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选这个关系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本题是把解等腰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2.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精确到0.01海里)?

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说明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利用哪个三角形来求解,用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中的哪一种解较为简便?

3巩固练习

为测量松树AB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距松树15米的E处,测得仰角∠ACD=52°,已知人的高度是1.72米,求树高(精确到0.01米).

首先请学生结合题意画几何图形,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Rt△ACD中,∠D=Rt∠,∠ACD=52°,CD=BE=15米,CE=DB=1.72米,求AB?

 

试题详情

2.难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试题详情

1.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试题详情

(三)情感目标

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试题详情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