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003  210011  210017  210021  210027  210029  210033  210039  210041  210047  210053  210057  210059  210063  210069  210071  210077  210081  210083  210087  210089  210093  210095  210097  210098  210099  210101  210102  210103  210105  210107  210111  210113  210117  210119  210123  210129  210131  210137  210141  210143  210147  210153  210159  210161  210167  210171  210173  210179  210183  210189  210197  447090 

2.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1)深恶痛疾:

 (2)油光可鉴:

 (3)竭力:

 (4)凄然:

答案:(1)厌恶痛恨到了极点,也作“深恶痛绝”。疾,痛恨。  (2)光亮得可以当镜子照。鉴,照。  (3)尽力。竭,用尽。  (4)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凄,悲伤难过。

试题详情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红   芦hu(   )   不xn(   )   n(   )名信

诘责(   )   畸形(   )   深恶痛疾(   )  发人深省(   )

答案:绯  荟  逊  匿   ji  jī  w  xǐng

试题详情

2、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

试题详情

3、课文讲述了作者与日本友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怀念,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特色鲜明  藤野凸现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藤野先生的高大形象及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以下几点显现出来。

2   脉络分明,言之有序。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试题详情

2、作者着重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美之情。

试题详情

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几种表述:

1、作者主要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回顾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

试题详情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至“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剖析: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免交学费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喻,说明自己所受到“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医专他是唯一的留学生,是“物以希为贵”罢了。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鲁迅的生活也是艰苦的。先是蚊子太多,没有蚊帐,睡觉时“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后来“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语言幽默风趣,显示出鲁迅对恶劣环境不以为意的乐观精神。

[结构简析]

本文以“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可分为三部分:

试题详情

1.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剖析:清国留学生上午赏樱花,下午学跳舞,不务正业,不学无术。“咚咚咚”的响声、满屋的烟尘,真是乌烟瘴气。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令人厌恶。“精通时事”是讽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这一段主要写清国留学生的丑行:学跳舞。东京已被这些不学无术、空虚无聊的所谓留学生弄得乌烟瘴气,可见这里不是探求救国救民的鲁迅的栖身之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乌烟瘴气的环境形成尖锐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字里行间。于是鲁迅决心离开东京。由上文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试题详情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剖析:本句中“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而“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