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164  210172  210178  210182  210188  210190  210194  210200  210202  210208  210214  210218  210220  210224  210230  210232  210238  210242  210244  210248  210250  210254  210256  210258  210259  210260  210262  210263  210264  210266  210268  210272  210274  210278  210280  210284  210290  210292  210298  210302  210304  210308  210314  210320  210322  210328  210332  210334  210340  210344  210350  210358  447090 

4.第四自然段:

(1)“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一半。”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具体指什么?

明确: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指出墙上开窗就像人长眼睛,可以使内外沟通,相互获取对方的信息。文章先引刘熙和凯罗的话,指出他们“只说着一半”,因为他们都只说到“于内窥外”的一面,却忽略了也能“从外窥内”的另一面;然后说通过眼睛“我们看到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并引孟子的说法、梅特林克的戏剧以及歌德的观点加以证明;最后拿“窗子”和眼睛类比。

(2)文章结尾“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镇天镇夜不关的。”如何理解?该段结尾有关“关窗”的议论,也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消极感受,表达了作者希望保留自己的一份天地的愿望。    点拔结尾处流露出来的主题。

看法一:作者通过窗的描写,是想表达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矛盾心理。

看法二:作者是在针砭时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

看法三:作者只是通过“窗”表达自己对人生精深的认识,行文客观,睿智,情感性、个体性并不强。

试题详情

3.第三自然段:

(1)如何理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

讨论、明确: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窗子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

(2)如何理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

讨论、明确: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向”字。“向”是动词“趋向”的意思。

试题详情

2、第二自然段:

 (1) “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这句中的“逗引”是什么意思? 谁处于主动地位?(小组讨论)    明确: 用言语、行动招惹对方借以取乐。一开窗,“风和太阳便进来占领”,表面上是风和太阳处于主动地位,其实是窗将计就计,使“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   其中“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一句,是作者在说“窗”的同时,又恢谐地调笑了那些做学问只看书的后记,不老老实实地从头看起的人。

试题详情

散文贵在“形散神聚”,其写作思维的形式其实就是“联想”。那么大家认真想一想:围绕“窗”这一话题,作者是怎样将相关的事物一一联系起来的?

这对于大家的写作极有帮助。你们作为这一时代的学生,看到的读到的要比以前的学生多得多,怎样让它们成为你作文中井然有序的例子,今天就跟钱钟书先生学几招,学会让事物联系起来。

A、给“话题”--找一个引入的对象。(窗、眼前实物:春) B、联想:(接近联想) 春--自然   窗--门 (诠释窗与自然的关系)      (类似联想) 窗--眼睛--灵魂 (人对世界的选择性)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优美句段,理解文段蕴涵的深刻含义。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1、联系各段中心语句,结合课后思考题一再读课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