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184  210192  210198  210202  210208  210210  210214  210220  210222  210228  210234  210238  210240  210244  210250  210252  210258  210262  210264  210268  210270  210274  210276  210278  210279  210280  210282  210283  210284  210286  210288  210292  210294  210298  210300  210304  210310  210312  210318  210322  210324  210328  210334  210340  210342  210348  210352  210354  210360  210364  210370  210378  447090 

1.文章哪几个段落写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蓬勃的生机(意境)

这是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由“铺”字我们会想到铺地毯,地毯踩上去柔柔的,软软的。说明这草是新生的芽,很嫩。由“密”字让人感觉春的气息正越来越浓。“咕咕地”拟声词,让人似乎听到了春的动人旋律。

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生命活力。这美好的环境,也很好地衬托出浓浓的亲情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春天的召唤(意境)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母亲爱孙子,也爱春天。

 

哲理:珍爱生活,珍视生命

莫怀戚 20年后说〈散步〉

2004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是既尊老又爱幼?

我认真地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所以,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切只让我想到一样东西:生命。”

动物只对一端负责,即幼子,而人类还对老人负责。这就是人与动物的不同。对幼子负责,属于遗传本能,而对老人负责,就是文化了,与本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试题详情

出示问题: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思考:1、“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2、“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讨论: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说一下你的理由

以:我最喜欢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她)_____________为例

母亲:①第一句话:还是走小路吧!--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孙子想去看看,当奶奶的应该满足孙子的要求。

②第二句话:“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善解人意,了解儿子的心。

③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但是最后还是出来了,为什么?--如果按正常的话,是不是还应该有他的父亲,但课文中没有写他的父亲,我们可以猜想,他的父亲可能去世了。那么,我们想一想,如果我没有叫母亲,而是和妻子、儿子,我们3口人出来散步,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的心理会有什么感受,做儿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样?儿子的这份心思,他母亲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有没有说出来呢?

理解到这一步,对文章的内涵,才在文字背后的东西,我们就挖掘出来了。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伴随我们的就是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读文章是没有趣闻的。只有善于联想和想象,才能把作者想写而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读出来,进行第二次创作,这才是读课文。

儿子: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南方是不生炉子的,尤其是1985的时候,那是我们国家比较穷,南方的老人到了冬天,是很难熬的。作者为母亲熬过一个寒冷的冬天而庆幸,欣慰。从这里我们了能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沉的爱

妻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妻子没说一句话,那是因为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一旦丈夫说“走大路”,妻子就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的意见,也走大路。妻子不说一句话,正说明她是一位默默奉献,更多地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她说得少而做得多,很孝顺,比较贤惠。按照中国的传统,叫“贤妻良母”。尽管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非常必要,尤其是现代社会,这个“贤妻良母”是家庭团结、和睦的基础,也是我们国家这个大家庭团结、稳定的、和睦的重要保证。就是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了。

小孩子: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非常的聪明,天真,还善于观察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作者说了这句话以后,小孩子哭了没有,闹了没有,说明这个下孩子很懂事

师:从全文来看,这个家庭是非常和谐、幸福、美满的。

你从文中一家人的亲情中感悟到了什么?

中年人照顾老年人--责任

中年人呵护小孩--使命

尊老爱幼从心开始!

1、一家四口中(1)母亲听“我”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表面是我决定,但实际上是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板书:尊老爱幼)

作为作品中的“我”最后选择了大路,这虽矛盾但不艰难,选择小路是爱,选择大路也是爱,后来又选择小路更是爱,此时的爱不仅是你的爱,也不仅是我的爱,是整个家庭全部的爱,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这是真实的爱,这是生活中具体的爱。

真的,此时,如果爱是左手和右手,那该多好!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母亲,一只送给儿子;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太阳,一只送给月亮;

请同学们再续写几句。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蓝天,一只送给大地;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朝霞,一只送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

如果爱是左右手,一只送给爸爸,一只送给妈妈;

课后,将同学们的文字串联起来,都是一首爱的赞歌了!我们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亲情,就能衍生出这样优美的文字,那作品本身的文字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品一品。

试题详情

展示一组有关动物、人表现亲情的媒体图片。

(用多媒体图文、音乐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预习回放,进入学习场景。)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就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散步》。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试题详情

(八)、练习设计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试题详情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试题详情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试题详情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试题详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6、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板:第2、5段:事实论证

   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

   第14、15段:比喻论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