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212  210220  210226  210230  210236  210238  210242  210248  210250  210256  210262  210266  210268  210272  210278  210280  210286  210290  210292  210296  210298  210302  210304  210306  210307  210308  210310  210311  210312  210314  210316  210320  210322  210326  210328  210332  210338  210340  210346  210350  210352  210356  210362  210368  210370  210376  210380  210382  210388  210392  210398  210406  447090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试题详情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试题详情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试题详情

1.指名学生朗读。

试题详情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

试题详情

1.介绍作者。(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试题详情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试题详情

2、积累有关“勤奋”、“专心” 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昔日作者 今日太学生

   衣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縕袍敝衣  廪稍之供、葛裘之遗

   住宿:行深山巨谷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从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未有问而不告

   书籍: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表现手法:   对    比

        结论:    专心    勤奋

   第三课时

试题详情

1、背诵课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