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391  210399  210405  210409  210415  210417  210421  210427  210429  210435  210441  210445  210447  210451  210457  210459  210465  210469  210471  210475  210477  210481  210483  210485  210486  210487  210489  210490  210491  210493  210495  210499  210501  210505  210507  210511  210517  210519  210525  210529  210531  210535  210541  210547  210549  210555  210559  210561  210567  210571  210577  210585  447090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1、(中、过)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3分)

试题详情

7. 雷电颂 郭沫若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学法,感知本文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三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四教法设计 示范朗诵,指导朗诵, 研讨探究 五 学法指导 学习诵读,读中品味,结合背景,联系现实,理解作品内涵  六 教具使用    朗读带  七 课时安排    2 课时  八 板书设计  屈原形象:光明与正义的化身--爱国爱民、英勇无畏  结构:(1)呼唤、歌颂风雷电,表达愤激黑暗和向往光明的情感。  (2)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手法:1.象征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2.比喻、拟人。   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2 介绍戏曲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 3 听朗诵录音,初步感知文章 4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方面的思想内容?文章的层次结构如何?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第二课时 2、研讨: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结果,明确:   (1)文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则象征人民群众;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则类似于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沉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所以他热切地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炫目的“光明”。在奇丽的想象中,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力合而为一,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了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决心。   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剧中的屈原系念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以《雷电颂》的形式迸发出了自己的满腔忧愤。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屈原的形象作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光彩熠熠、沉雄悲壮。                              4、学生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到达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探究质疑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结果,明确:   (1)文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则象征人民群众;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则类似于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沉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所以他热切地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炫目的“光明”。在奇丽的想象中,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力合而为一,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了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决心。  2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剧中的屈原系念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以《雷电颂》的形式迸发出了自己的满腔忧愤。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屈原的形象作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光彩熠熠、沉雄悲壮。                            4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十 教后感

试题详情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斜体和加着重号的)

雷电颂

颂屈原

对黑暗的愤激
对光明的礼赞
斥责神鬼偶像
抨击昏庸当权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教学后记: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使学生能在诵读中很好把握了作者是情感和人物的内心,学生朗读情绪高涨。但学生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得还不是很好。

试题详情

2、熟读成诵,细细品味作者情感

试题详情

1、研讨与练习

试题详情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试题详情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试题详情

3、就文中不理解之处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试题详情

2、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试题详情

1、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