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448  210456  210462  210466  210472  210474  210478  210484  210486  210492  210498  210502  210504  210508  210514  210516  210522  210526  210528  210532  210534  210538  210540  210542  210543  210544  210546  210547  210548  210550  210552  210556  210558  210562  210564  210568  210574  210576  210582  210586  210588  210592  210598  210604  210606  210612  210616  210618  210624  210628  210634  210642  447090 

 逆向探讨,教师抛出问题,推波助澜,激起学生的思潮,由学生讨论出结果。

1.小弗朗士起初是一个不爱学习、成绩极差的孩子,我们见过好多这样的孩子,他们贪玩,对学习满不在乎,文中塑造的这个形象为什么一开头就写他的“怕”,写他“飞奔”学校呢?

试题详情

4.以“‘我’明白……”为格式说话。

 这是“说”的重点。这里学生往往会停留在浅层次里说话,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紧扣文章主题,关键性的句子应细细品味。

 要求:用“我明白……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提示:此句前半部分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后半部分品析细节。

 一般来说,学生首先会说一些表层的现象,如“我明白今天韩麦尔先生之所以穿上漂亮的礼服,是因为他想以此纪念这最后一节法语课”之类。在学生说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适时引向深入--既然这篇小说是站在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那他对这节课上,同学、镇上的人、韩麦尔先生的各种表现一定都“明白”。他一定明白韩麦尔先生之所以告诉大家“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是因为他想让我们懂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

 请同学们按老师这样的分析,四人一小组选择文中一些具体的细节进行品析,可写出分析文字选代表发言。

 如:

 ①“我”明白韩麦尔先生之所以听到收操的号声,脸色惨白,是因为…… 

 ②“我”明白郝叟老头之所以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是因为…… 

 ③“我”明白韩麦尔先生之所以说到“我的朋友们啊,我--我--”就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试题详情

3.以“‘我’懊悔……”为格式说话。

 如:“我”懊悔从前没有好好学习,自己什么都不会。

 我懊悔没有珍惜与韩麦尔先生相处的日子。 

试题详情

2.以“‘我’诧异……”为格式说话。

 如:“我”诧异今天开始上课时没有喧闹声。

 “我”诧异今天韩麦尔先生没拿着大戒尺在桌子上紧敲“静一点……”。

 “我”诧异今天韩麦尔先生不仅没用戒尺打我,还对我很温和。

 “我”诧异今天韩麦尔先生穿上了漂亮的绿色礼服。

 “我”诧异今天教室里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试题详情

 抓住“怕”“诧异”“懊悔”“明白”四个词语,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理解说话。在揣摩说话中适时概括出人物性格。

 提示:不要局限于文中某一句话,要统观全文,整体把握。

1.以“‘我’怕……”为格式说话。

 如:“我”怕迟到了韩麦尔先生骂我,用戒尺打我。(不守纪律的小调皮)

 “我”怕他问我单词,因为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不爱学习的落后生)

试题详情

2.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

试题详情

1.速读全文,明确文中的人物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爱国情感的?

试题详情

 (由学生讲课外搜集的爱国主题的小故事顺势导入。)

 祖国,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耕耘、播种和收获的土地,一个民族的灵魂之鸟能够自由翱翔的云天,一个民族能够孕育自己的英雄和伟人的摇篮,一个民族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灿烂的文化和文明的基础,一个民族永远都不会被征服的精神和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力量的源泉……是啊!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以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看看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人们又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呢?

试题详情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唱《黄河颂》。

 [资料整合平台]

我们歌唱黄河

--为绥德二百余人的“黄河大合唱”演出而作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篇文章“爱国”主题显而易见,学生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依据“我”(小弗朗士)心理思想的变化成长为切入点,从依照人物性格特征、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剖析课文,而后,逆向探讨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为何不完美的角度,理解此文写作技巧。这个教案实际是由两大板块组成,以体现“整合性”“自主性”的教学原则。

 教学步骤:

试题详情

1.朗读《我们歌唱黄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